“前幾張圖紙為曲轅犁的整體形狀和各構造配件的形狀、規制尺寸。
另外的幾十張為灌溉的幾種水車的形狀,各配件製造的規制尺寸。
朕已經讓候府裡都製造出來試驗使用過了的,曲轅犁相比使用的直轅犁,功效更優於三倍或以上。
而水車乃是新制農具,可以將水從低處運送至高處。朕本預備今年春耕時在解瀆亭試用的。
今,少府和大司農合作安排下去,讓各州、郡、縣匠作坊製造出來,或賣或租給庶民們使用。
價格不必太貴,朕已經計算過了,每架犁三百五十錢左右,不得超過三百九十錢。
每架水車的售價五百錢左右。上下浮動在二十錢之內。”
華耀想想又道:“此,算是朕登基給予大漢天下子民的恩惠,爾等不得違逆朕意。”
“喏。臣等遵奉聖意!”朝臣們還沒看到圖紙,不知道代表了其什麼,少年皇帝有此要求。他們當然是先答應了,有什麼以後再說。
劉司農和許少府接過圖紙來已經仔細看過,頓時都能看明白有了它們將會給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人驚奇皇帝好讀《墨子》和《農家》,好奇技工巧之餘,對視了一眼又複雜地望望少年皇帝冠冕下朦朧的稚嫩面容,再看一眼太傅和大將軍等公卿們…
他們倒是一如既往地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老練沉穩的狐狸樣。
這種大事,皇帝陛下居然沒有跟誰商量過就在他人生的第二次朝會,第一次發言,在朝堂上直接宣告並拿出來使用。
這等於扔了個炸雷,這裡面的利益…讓他和少府都很為難。
而竇太后此時在珠簾後卻不知該笑還是該哭。
大漢自孝武帝后治國的基調都是以儒家為本。
小皇帝在朝上表示他自己喜歡墨家,農家,他不需要拉攏士族?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可,他此舉改良製造出的農具,若真能如他所說的創收,提高土地產出…那功德,獲得的支援。
朕…當如何?
“帝國之治,農耕為本。春耕關乎國本,關乎天下萬民的生死存亡,更關乎咱們的大漢能不能長治久安。”
華耀並不關心太后此時亂七八糟的想法,也不覺得天下士族暫時會對他這個皇帝怎麼樣。
他們都是現實的很的勢力眼,以家族利益和自己的聲名為重,必定會持續觀望一陣子。
他俯瞰堂下眾臣,緩慢而鄭重地言道:“諸卿肯定比朕這個少年更懂農本的重要性。
朕相信,有了朝上諸卿的努力協作,現在又有了優良農械器具的輔助,大漢能夠一年比一年的更少一些饑民、難民、流民。”
想到大漢這時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想到後面多年的天災人禍,華耀的腦袋更疼,感覺肩背上壓著的大山也更重。
皇帝不好當,帝國不易治,萬民難以養!
唉!
“退朝吧!”他看向右側,示意禮官出來主持朝禮。
中禮官站出來高聲喧告:“時辰至,退朝!”
華耀依舊挺拔端立,目送文武朝臣們依次轉身退去,直到看不見他們的背影。
注意到他此舉的朝臣心裡都在高興的尋思:陛下對臣等真有尊重之心。
華耀則轉身扶起太后,一邊朝殿後走,一邊在尋思,不知道他們是去哪個宮殿辦公?
尚書檯?
喜歡漢末之我來了請大家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