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下午,華辭帶著夏侯緒到處逛遍,走最少的路程,賞最美的花。
夏侯緒點點頭,對於華辭其實也很滿意,有能力,但是不知道才華如何,夏侯緒就在這牡丹園裡面,問及華辭,“聽聞載志腹有大才,何不以這牡丹為題,吟詩一首或者著作一篇?以表今日之閒逸之情。”
本來聽到夏侯緒要考一考自己的才華,本來挺起胸膛聽題,但是一聽說要題詩或者著作,一聽腦袋都大了,“這,這,將軍有所不知,載志學的是政治和用兵,並未深研過詩詞歌賦。”
“原來如此,那我再考考你,這碩大的羌胡之地該如何治理?漢人不願北遷,我們治理著胡民,事實上沒有什麼大的作用。”夏侯緒笑著問華辭。
華辭一聽,正題來了,不過還是沉吟一會,才開口說道,“這既得羌胡之地,必治羌胡之民,然而這其中有一語乃是同化,何為同化,既分文化,又分習俗。
文化者,漢字,書寫,語言,乃全是交流之手段,若我們能文化滲透,改變胡人交流的方式,忘記自己民族的文化,這個也是漫長的時間。
而習俗則是更為簡單,比如婚喪嫁娶,一系列習俗頒佈在羌胡南部,等真正適應,那麼北羌胡和南羌胡則會格格不入。
此外尚需聯姻。”
“聯姻?是我們佔據了羌胡領地,如何聯姻?”夏侯緒有些不滿,自古都是弱國求援強國才聯姻,這是強國怎麼會主動聯姻?
“公子,公子您沒理解我的意思吶,這聯姻啊,是我朝重要人物娶羌胡重要的人物,從而有這樣一層關係,就會親上加親的。
而且聯姻的好處很多,例如這個促進文化交流,促進民俗民習都有幫助。”
夏侯緒有些開心的拍了拍華辭:“你有這等才華,不去報效國家,實屬可惜,載志你放心,此番回去,我向丞相舉薦你,我定當讓你一展抱負。”
華辭開心又激動,在討好夏侯緒的一開始,自己就知道會有此一問,想了兩個時辰,總算總結出了一些,排上了用場。
這夏侯緒說舉薦,那麼就不會再有問題了,說實話自己叔父為曹魏打工那麼多年,沒有人脈,到現在才是洛陽令,自己也有所耳聞,那些跟著夏侯緒打拼過得,現在最不濟都是縣令,夏侯緒的丈人楊深因為裙帶關係一兩年時間都坐到了黃門侍郎的位置。
不光夏侯緒提拔,連曹真也會對你說好話,不管怎麼樣這條大腿抱定了。
“其實我有個計劃,就是這個文化促進啊,或者說習俗交融,我想都交於你負責,不知道丞相能不能批覆下來。”夏侯緒對著華辭笑著說。
華辭有些不情願,那勢必會遠離中原,再不能享受這般生活。
夏侯緒看出了華辭的這個想法,“載志,你人如其名,載有大志,切莫因為一時之利,而耽誤自己的前途啊。
再說這河套地區,可不比洛陽差,水美草肥,土地遼闊,和中原沒什麼兩樣。並且我答應你,讓你只做五年,無論政績如何,五年之後都會讓你回來做大職位,一步登天。
如果丞相到時候不答應,那我讓你入軍也起碼是個偏將軍如何?這幅買賣,你自己權衡利弊。”
華辭一愣,沒想到夏侯緒會如此言辭懇切,而且據他所說,羌胡地盤倒也算應用盡有,待上五年,回來就可以做大官,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