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哲帶著白鷺幾個離開私倉的時候,那對父女還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沒敢逃跑。
小趙平將半袋子米扔在這對父女身邊:“滾吧,我主人叫你們不要在此擋著道!”
皇帝賜給張哲的宅子在秀山縣北湖巷,一個極為偏僻的所在。
張哲帶著白鷺幾個轉了半天,才找準地方。
倒不是張哲幾個方向感不強,而是他們一直下意識的將眼前這佔據了整個巷道的大宅與他那座冊上“兩進小院”沒有對上號。
“某終於知道嶽兄為什麼會說南吳的大族是國之毒瘤了。”
看著眼前的大宅,張哲不敢相信這類建築居然會出現在秀山這樣一個小縣內。佔地十幾畝的大院,在南吳官冊上居然是“兩進平宅”的描述。
本縣反抗勢力都是在城外就被鄭軍殲滅,然後鄭軍只派人接管了縣衙,若是鄭軍進了城,這所謂“兩進平宅”怕早就成了廢墟。
這裡原是蔡家的宅子,在冊的奴婢不過八人。
可當張哲幾人進入大門之後,看著跪滿了一地的奴婢,一眼看去就不下五十。
跪在最前面的是一個瘦個子,自稱是蔡家管理這座院子的管家,叫做劉德。
根據他的稟報,這座院子裡的奴婢一共有七十一人,有二十一個丫鬟、二十三個婆子、十五個男僕,還有十二個歌姬,其中有六十三個奴婢是蔡家隱匿的人口。
張哲更是從劉德的口中得知,這座院子之所以被登記為“兩進”,居然是按照主牆來算的,分割各院落的院牆固然算進去的話,說是五進才差不多。
“然南吳有律法,民不得修宅逾三進。故賄了本地縣尊,其實各地亦然。”
張哲之前見過最大的宅子就是顧府,而這座院子是顧府的四到五倍大小,草草轉了一圈,天就黑了下來。
“孺人見到這座宅子,必然頭疼的厲害,這每日會有多少俗事要處置!”白鷺的感嘆讓人哭笑不得,自從孟小婉得了封誥,白鷺每日不分時宜、不分場合的嘴裡全是“孺人”二字,“大娘子”三個字是再也不叫,聽得張哲尷尬癌都差點犯了。
“還不是陳媽媽唆使的,”小趙平偷偷給主人告狀,“她還讓我也掛在嘴上,要是真被大娘子聽到了,最多訓她一次,可我的屁股卻肯定是一頓打。”
南吳國主對民眾修宅有嚴苛的要求,可是犯禁的卻不知有多少。而大鄭則鼓勵民間大修宅院,並鼓勵改蓄奴為僱傭,故而大鄭民間的大宅反而不太多見。
張哲心裡清楚,這房子雖然不犯禁,但是自己還是要主動向皇帝上表說清楚實際情況。
原任管家劉德被張哲取消了職務,換上了官中發到他家的一個江陵籍的老奴。
因為晚飯剛過,本來把張哲一行伺候得好好的劉德主動做了一件事。
他舉報了前主人蔡氏的獨孫前天才從這個院子裡逃走,如今躲到了城外的莊子上。
這個時空,與世僕文化完全相反的,就是完全跟著身契變換而改變的奴婢效忠文化,相當的扭曲。
張哲今天算是親眼見證了,當劉德毫不猶豫出賣前主人唯一的血脈時,大部分的奴婢都露出了理所應當的表情。
分外的讓人心寒。
喜歡從寒門新郎開始請大家收藏:()從寒門新郎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