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戶向主家借錢,利息最低的也是八分,心善的人家還許佃戶先還利息。而孟小婉與張哲早就商議過,她家的利息只有三分,但也只借給自家的佃戶。
不只是黃櫨一家想借,另有好幾家佃戶也借了銀子,都是要去買牲口的,沒人是傻子。
二十七畝地,最後只有七畝租給了不是張家佃戶的人家,卻是堂兄張臺過來要走了。概因他才給二谷說了一門親,女方家裡父親是個老童生,考了一輩子都沒個結果,家裡零落到不成樣子。
如今只剩下一個女兒今年十一,在床前奉藥。
眼見得老童生就要西歸,幾個供了老童生幾十年讀書的兄弟家也斷了念想。曹家三兄弟合種五畝地,供了大哥二十一年,結果除了個童生他大哥什麼都沒考上,眼見得曹家四房都要徹底敗了。
曹家四房裡就老二娶了婆娘,是張臺媳婦林氏遠房的一個堂妹。
前些日子,林氏回了一趟孃家,正好見著了她。一聊起曹家來,她堂妹就噓聲短氣。說到曹老三好不容易說了個合意的寡婦,可這才五畝地三兄弟哪裡種得開?還有老大家的那個女兒,才十一歲,幾個叔叔不可能看著不管。
她這裡一抱怨,倒是讓林氏上了心。
那曹欣兒雖然才十一歲,卻也讀過書,還能洗縫下廚,自己家的二谷如今十三了,正是可以探看媳婦的時候。
等曹家老大一走,曹欣兒孃家就只有幾個叔叔在,當家的嬸子還是自己的堂妹,不怕拿捏不住。就算守孝三年,那孩子十四歲就可以嫁過來。
她這裡一提,曹家那邊就想答應。
這是礙著病床上的曹家老大沒嚥氣,沒人能替他做這個主。
好容易曹家老大回光返照,人清醒了些。幾個兄弟就把事情一說,結果曹家老大哈哈大笑。
他最擔心的就是女兒年幼,雖也是個能吃苦的,但是好歹也跟著自己讀了幾年書,只找一個農夫嫁了,卻是死也不甘心。如今張信之的堂兄家想聘了嬌兒去,想必下一代就又能出一個讀書種子,前程自是比自己這一生要好得多。
曹家老大強撐了半日,兩家匆匆走完了禮數,曹家老大拿著婚書笑著去了。
林氏這幾日都帶著二谷在曹家那邊幫忙處理後事,所以張哲去府試都沒能趕來送送。
正好孟小婉這裡不想將田佃與不是張家佃戶的人家。於是張臺就上門,將那餘下的七畝地都替曹家老三和老四包了下來。
張臺跟孟小婉說的明白,他是可憐未來的兒媳婦,想讓她三叔和四叔就搬到桃灣來幫二郎家佃種。孃家人離得近,小姑娘日後來了他家也安心些。
孟小婉正好用這個藉口打發族中其他想租田的人。
曹老二和曹老三得了信,正好老大出了七日下了葬。便與林氏母子,還帶著曹欣兒一路在九月初一趕到了桃灣。
帶著身上還有熱孝的曹欣兒一起來,卻是林氏的主意。
她家的二谷早年也跟著二郎學了幾年字,卻與他爹一個德行,字認得書卻看不懂。當張哲才學名氣越發大了,林氏也越發不甘心。放著這麼有才學的叔叔在身邊,自己家就盡出些棒槌,她就是死了也閉不上眼。
這些日子,看上她家二谷的不是一家兩家,可林氏都婉拒了。她就是心裡憋著一口氣,要給兒子找個讀書人家的孩子。這曹欣兒是她精選的,她想著只要有了孫子,啟蒙後就放到二房去養,以張哲兩口子的底子,還怕帶不出個讀書人來?
這次她帶著曹欣兒來,就是想讓孟小婉幫她掌掌眼,看看這個兒媳婦的肚子裡到底裝了幾本書。
曹欣兒抱著她爹的牌位,一路無話。
聰明的她,早就從林氏的嘴裡判斷出了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