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靠在太陽山江邊,張哲在船中小憩,讓霍炳成自己帶了玉心上山尋那小石潭去。
那處太過靠近柳泉庵,洛二姑娘不定還在那裡徘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便一個人在船上看江景。
半夢半醒中,聽得船外有人高聲在問。
“船家,可載客去郡城?”
船家是父子兩個,都把頭搖了一搖,說是有人包了船,如今上山探景去了,等下就要回返,做不得其他人的生意。船家精明,沒有把在睡覺的張哲說出來,這是為了免得客人尷尬。
“我等人多,怕是這船空著也放不下,索性多走幾步,到了竹塢再尋船不遲!”透過船窗,隱約可見有一群人在岸上徘徊。
一群僕婦圍著一個小姐,這女子打扮甚是素雅,頭上居然全無飾品,手裡還拿著一把男子用的摺扇,剛才說話的聲音讓張哲聽著卻是有些熟悉。
“好好的讓牛驚了跑到了山裡,這馬二委實該吃一頓好打,如今這牛車坐不得,我已經派人去柳泉庵去洛二姑娘那裡借一把春椅來,再尋兩個杆子,抬著姑娘走一程,萬不敢讓姑娘自己走這麼遠的路。”
“不妨事,”那女子把袖子一甩,竟有幾分男子氣概,領頭就往西走,一些丫鬟婆子腳慢慌慌張張的跟了上去。
這個女子是來看洛二姑娘的?
方才張哲還準備捎帶她一程,但一聽到洛二姑娘的大名,就立即熄滅了這個念頭。
那女子帶頭走了約有一刻鐘,幾個僕人小廝扛著把春椅和竹竿從山上跑了下來,還沒到岸邊就對著船家喊。
“船家,我家小娘子可在你家船上?我等是郡城林府的!”
船家急忙指了道路:“一位小姐帶著丫鬟婆子往前走了!須緊趕幾步,方才攆上。”
幾個僕人齊齊叫了一聲苦,扭頭扛著椅子就追。
張哲正好從睡中醒來,剛聽到林府兩字,就想到了一個人。
這幾個僕人既然自稱“林府”,而不是林家,這說明他們是來自林姓官員的家裡,再結合那小姐有些熟悉的聲音,張哲想到了第一次在讀月樓遇到假張信之時,曾有林通判家的女公子在場,就是剛才那個聲音。
林通判?
省城南陽郡的通判,也是賀觀察的心腹,原籍正是武陵,如今應該還在郡中轉圜宋家與府衙之事。說起來,這人還是孟家的恩人。
張哲臉上微微一紅,但此時想反悔也來不及了。
武陵入秋之後,會有半月秋雨,這話是張五六說的。張哲原來只是將信將疑,剛才還大大的日頭,須臾間烏雲已經翻滾了起來。
就看見霍炳成拉著玉心的手奔在前面,書童川兒和玉心的使女跟在後面,小跑著下了山來。
四人逃上船,氣都未勻,便聽外面一聲雷響,淅瀝瀝的秋雨就灑了下來。
霍炳成臉上帶著笑,一屁股搶了張哲的位置,看到張哲聞到雷聲微微色變,就取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