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離說:“這麼說我吃虧了。”
愚才說:“你便宜佔大了。十十個金幣買個好名聲,那不是太廉價了嗎?”二人不免會意地笑起來。
不一會兒,隊伍進了瓜地,士兵們抱著西瓜往道上運,很快在路旁堆起了瓜山。就地休息計程車兵開始吃瓜解渴。
記離對愚才先生說自己最愛聽儒士議論,開發神智。他想請教,不知天下何時能定?
愚才先生說:“鄙人不是什麼聖賢。但在下卻敢說,記朝再這麼下去氣數必盡,用上點力氣,摧枯拉朽,亡國是必然的,多則十年,少則三五年。”
記離又問起在目前割據稱雄的人當中,哪個可有天下?
愚才先生模稜兩可地說有德者有天下。
記離說:“天下有德者太多了,豈能都成霸業?”
愚才先生是這樣解釋的:德有大德小德之分,修身之德、齊家之德與治國之德都是德,只有具備治國大德之人才可有天下。
記離又問:“武子豪行嗎?王猛、王野行嗎?”
愚才先生一臉不屑神色,認為他們當中無英雄,不過是亂世中混水摸魚者,都不值一提。
“他們可都是割據一方的大股勢力呀!”記離說,“他們都不行,還有人行嗎?”
“有啊!”愚才先生笑吟吟地說
“哪個?”記離問這話時,心口莫名其妙地怦怦直跳。
“足下是明知故問。”果然愚才先生說,“足下不正是懷有雄心大志意欲馳騁天下的人嗎?”
記離心裡很受用,卻也多少有點不好意思,說:“沒有高人指點,也是枉然,請先生教我。”
愚才先生說,古往今來,成就帝王霸業者很多,他勸記離哪個都不要學,只把記武王的文韜武略學到手,足夠了。記武王剛接手大記帝國的時候跟現在差不多,也是氣數快進了,不過在先帝記武王的管理下大記帝國又重新複,所以一切都應效法記武王的法度,王業必成。
記武心裡甜滋滋的,這正是他心底所想,便動問,首先要做什麼?
愚才說記武王與將軍一樣,他有三條,得以重新走進強國之中,一是召天下賢士為他所用,缺一不可,這叫知人善任。二是不嗜殺,寬以待人,得人心,這是根本。三是揚長避短,在亂世中覓生存,合縱連橫求擴充套件,再各個擊破,統一天勢所必然。
記武一拍手掌,深感他剖析得透闢,就說:“謝謝先生教我,先生如肯委屈到我這裡,可做幕中的掌書記。回頭我去向李文峰說,當有個像樣的官職相委。”
愚才先生擺手道:“我不做別人的官,我是沖你記離來的,如果為了做官,武子豪給過我的官兒,不比這大?”
記離便不說什麼了,這是他最感欣慰的,難得的是賢良之士把自己視為英主,這也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力。
這時江臺容把金幣拿來了,他指著江臺容問:“金幣給他嗎?”
記離說:“這是新來的書記,你怎麼看成賣瓜的了呢!”
愚才先生道:“賣瓜人總是自賣自誇,方才我不是自誇了好一會兒了嗎?也和賣瓜差不多的。”這一說,江臺容鬧了個大紅臉。
記離叫江臺容用繩子把金條一個個拴起來掛到瓜棚樑上。
愚才先生弦外有音地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帝王種、南陵一帶種下的瓜,一定會結下大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