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說"那地方現在正冰天雪地呢,天氣能凍死人。你們穿這身衣服去不了。我還有幾件逃荒時要的破棉祆,你們帶上吧。"
回身進院,拿來三件破棉祆。棉祆到處露棉花,但能擋寒氣,孩子們穿上馬上暖和了許多。
???雪停了,太陽露臉了,天氣暖和了一些。常韓氏和孩子們又向西北走,邊走邊要飯,走了兩個月,天氣更冷了,他們走到了巴彥昭。
常韓氏看見一座蒙古包,帶著孩子們站到蒙古包門口,常韓氏對裡面哀求說"行行好,給口吃的吧。"
蒙古包門開了,從裡面走去一個老人。這是色格圖老人。色格圖老人看見他們又餓又冷,臉被凍得青紫,憐憫地說"你們是逃荒的吧,快進來暖和暖和,孩子都凍壞了。"
色格圖老人讓他們進到蒙古包裡,圍繞火爐坐下烤火。又熬了一鍋滾熱的奶茶,常韓氏和孩子們喝上滾熱的奶茶,渾身出了一身熱汗,緩了過來。
色格圖老人關切的問"你們是家裡遇到難處了,出來逃荒的吧?從哪來呀?"
常韓氏說"我們從蒙古貞來的。家裡遇到坎了,孩子他爹沒了,扔下我們孤兒寡母,家裡也沒有地,活不下去了。聽說扎薩克圖王旗好活,我們就逃荒來了,找條活路。這裡離扎薩克圖王旗還有多遠啊?"
色格圖老人說"這裡已經是扎薩克圖王旗地界了。你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是怎麼來的呀?"
常韓氏說"要飯過來的,路上還是好人多,我們才走到這裡。"
色格圖老人說"你帶著三個孩子能走這麼遠的路,真有鋼啊,有的大老爺們也不如你啊。你比老爺們強。打算到哪落腳呢?"
常韓氏剛強地說"哪兒能活就在哪兒落腳。無論怎麼我也要把三個孩子拉扯大。"
色格圖老人心裡佩服常韓氏,對常韓氏說"巴彥昭逃難來的人已經太多了,不好找活幹。你們沿著洮兒河向上遊走,山東來的池震宇從烏泰王爺手裡領了上千垧荒地,正缺人手。你去找他吧。見到池震宇,就說巴彥昭的色格圖讓你找他的。他就能收留你。給他一家洗洗涮涮的。你的兒子能幹活了,給他家放牲口吧。先在我這裡歇上幾天,再向北走。"
常韓氏感動地說"又遇到好人了。這一路淨遇好人了,不是好人關照,我們母子早餓死在路上了。"
常韓氏一家在巴彥昭住了兩天,又起身向北走。臨行前,色格圖老人送給常韓氏一家一件羊皮袍子,一張羊皮褥子,一袋小米,一捆牛肉乾。對常韓氏說"窮家富路,再向北沒有幾戶人家,你們找不到人家要吃的,帶上一點路上吃吧。"
鄰居又送來一袋苞米碴子。常韓氏背起糧食,含淚告別色格圖老人,離開巴彥昭,繼續向北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天剛矇矇亮,池震宇就起來了。他象往常一樣要到馬廄丶牛棚丶羊圈察看一圈。走過一座裝農具的窩鋪時,看到窩鋪旁邊有一團黑乎乎的東西。
走近一看,一個女人領幾個孩子蜷縮在窩鋪旁邊避寒。身上已經結了一層霜。池震宇看這幾個人還在動,知道還活著,怕凍壞他們,就喊他們起來。
常韓氏迷迷糊糊站了起來,池震宇說"快讓孩子起來活動活動,一會兒就凍僵了。
常韓氏把幾個孩子喊了起來。池震宇問"你們逃荒來的吧?從哪來呀?"
常韓氏說"從蒙古貞來,到這裡投奔池震宇。"
池震宇說"我就是池震宇。你們怎麼知道我?"
常韓氏高興地說"色格圖老人讓我們來找您。說您這裡缺人手,能收留我們。"
池震宇問"你們去巴彥昭了?"
常韓氏說"孩子他爹沒了以後,我們就出來逃荒了。要了兩個月飯,走到巴彥昭,遇到色格圖老人,留我們在蒙古包裡住了兩天。巴彥昭人多地少,不好找活了,他就讓我們來找您。他說您善良丶仗義,關照窮人,是俠義漢子,肯定會收留我們母子的。"
池震宇見常韓氏孤兒寡母的沒處可去,天寒地凍的要是不收留下來,一家四口肯定過不了冬,就真的凍死在池家窩鋪。
池震宇說"真怪可憐的,就留下吧。家裡缺個洗洗涮涮的人,你就幫幫我吧。男孩能幹點活了,就去給屯子放牛吧。你們先住這座窩鋪,把鐵鍬啊丶三叉啊搬出去,揀點柴禾把爐子燒起來,暖和暖和。"
池震宇轉身回去,從土豆窖裡揀了半麻袋土豆,背上給常韓氏母子送去。常韓氏母子已經把窩鋪收拾出來,爐子也燒起來了。常韓氏烀了一鍋土豆,土豆雖然有些上凍,卻是常韓氏母子多少年第一次吃的飽飯。
以後常韓氏每天去池震宇窩鋪洗洗涮涮,掙幾文銅板工錢。常韓氏給兒子起個名字叫常有福。常有福就在屯子裡放牛,每天早晨常有福就去屯子裡各家門口喊"松牛了。"家家戶戶便開啟牛棚,吆喝著把牛趕出來。常有福趕上牛,沿街道向前走。
家家戶戶都往街上趕牛,街道擠滿了牛,滿街"吽吽"的叫聲。常有福把各家的牛聚在一起,趕上牛群走進田野,上山坡放牛。晚上又趕牛群回屯子,把牛送回各家門口。牛識家,慢吞吞自己回家了。
已經臘月天了,常有福穿的還是一雙破單鞋,前面腳指頭鑽出來了,後面腳後跟露在外面。山上草場蓋著一層積雪,牛群拱開積雪吃草。
常有福跟在後面,踩著雪殼向前走。不一會兒積雪就灌進鞋裡,常有福的腳凍得貓咬一樣疼。凍得實在受不了,常有福脫下單鞋,把腳插進牛剛拉的牛糞裡暖和。
晚上回牛棚時,池震宇見常有福兩腳牛屎,問常有福怎麼回事。常有福帶著哭聲說"腳丫子凍得實在受不了,插到牛糞裡了。"
問清後,池震宇一陣心疼,嘆口氣,轉身拿了一雙舊靰鞡遞給常有福。
常韓氏和兒子掙的銅板,讓一家人不再為斷頓犯愁。常韓氏一家能吃上飯了。
喜歡百年離殤請大家收藏:()百年離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