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年間,楓王因嫉妒澈王,幾次三番陷害於他,皆被澈王機智化解,念及同根生,未與其糾纏。
同年間,楓王不甘,幾次三番僱殺手攔下澈王,澈王幾次險些喪命。
九十七年間,因澈王生性善良,機智過人,為百姓謀福而揚名天下,遭小人妒忌,那年,慕容王朝來犯,皇上聽取小人意見,下旨讓澈王出征。
同年間,澈王離開京城,卻再也沒有回來。
九十八年間,澈王失蹤,顧景華將軍出征回朝,百姓夾道歡迎,顧將軍一時風頭正盛,皇上不滿一個小小將軍在百姓心中地位比自己更重,
恰好在顧將軍歸來沒幾天時,不知從哪傳出顧將軍叛國,物證人證俱在,甚至還有顧將軍與周邊小國的親筆信,若是本王沒記錯的話,這物證人證皆是成威和祁王呈交到皇上面前,皇上龍顏大怒,二話不說,直接下令顧家滿門抄斬。
至此,一介忠良將臣就此含冤而死,而祁王、楓王從未停止他們喪盡天良的行為。”
軒轅子墨聲音低沉透著磁性,娓娓道來每一件足以翻起驚濤駭浪的事情,好似在講一個又一個故事般。
一樁樁一件件在眾臣心裡掀起驚濤駭浪,滿臉震驚。
而有的人低垂著頭,神情複雜,這其中他們到底參與了多少,到底有沒有他們的手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軒轅子豪此時早就癱軟在龍椅上,聲音不似剛才那般中氣,“軒轅子墨,你…你有什麼證據指認是朕害死了顧景華?你軒轅子墨什麼時候也說這種空口無憑的話了。”
“皇上要證據,本王有。”軒轅子墨身形頎長,背脊筆直,目光漆黑深邃,抬眸望著龍椅上大口喘氣的軒轅子豪,即使他是站在殿下,卻給人一種他才是天子的感覺。
而軒轅子豪最討厭的就是他這幅模樣,自小軒轅子墨就被大家認為是未來皇上,憑什麼,就憑他有一張好容貌?
“軒轅子墨,顧景華死不足惜,他膽敢叛國,朕就敢殺了他,滿門抄斬,不留一個顧家餘孽。”
或許是軒轅子墨眼裡時不時露出的譏諷激怒了軒轅子豪,忍不住站起身怒吼,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發洩出他心中的怒意。
軒轅子墨牽著古傾顏的手,面不改色,“皇上說的有理,皇上是誰,乃一國之君,這天下每一分每一寸都是皇上的,皇上想要誰的命就能要了誰的命,想要顧將軍滿門抄斬就滿門抄斬,絕不會留下一個顧家人。”
“軒轅子墨,你不是要朕重審顧家舊案嗎,現在朕告訴你,”軒轅子豪怒指著軒轅子墨,“朕…永遠不會重審顧家舊案,甚至在朕走之前還會下旨,後世永不得重審顧家舊案,你又能拿朕怎樣?”
軒轅子墨眯了眯眼,“若真是如此,本王會先送你去見閻王。”
“你敢,這是皇宮,金鑾殿,你想造反嗎?”軒轅子豪一雙渾濁的眼眸瞪的極大。
眾臣大氣不敢喘,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怎麼都沒想到今兒個早朝會發生這麼勁爆的事情,早知道告病假不上朝了,可惜世上多的是早知道。
“皇上大可試試。”軒轅子墨冷笑。
造反?他要是想造反,誰攔得了他,要不是必須由軒轅子豪重審顧家舊案,他早就讓軒轅子豪滾下來了,畢竟澈兒也快回來了。
軒轅子豪氣得手指發抖,“來……來人,朕的御林軍呢,大內侍衛,把他們都給朕抓起來,格殺勿論。”
一秒,兩秒,三秒過去了,卻無一絲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