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光未明,悅來客棧二樓。
“昨日的筆墨收據得拿好了,到了宣和書院領筆墨以票據為證,自己的筆墨紙硯可是帶不進去的。”
“帶著了,放心。”
姜雨村拍了拍肩上挎著的小布袋,鼓鼓囊囊塞滿了東西,無意識的看向樓下,燈盞只那幾個亮著,有些迷濛。
兩個人影朝著門口走去,那背影是極其熟悉的,不由眯起眼看,門“嘎吱”一響,那倆人一前一後跨出了門。
“客官慢走!”
樓下傳來小二的吆喝,屋簷漏下的雨水濺了進來,時辰還早小二忙關上客棧木門,晃晃悠悠的拿著抹布上了二樓。
“喲,小客官也要走啦?”
“外面下了雨,可得多穿點衣裳,北地初秋是有些冷的。”
小二圓眼睛打量了姜雨村一眼,見面前的小公子一派南方人的水靈模樣,眉眼之間的英氣又帶著一份桀驁志氣,不由多了些喜歡。
“謝過小二哥提醒。”
“小二哥可知方才出去的人是什麼時候入住的客棧?”
“昨兒個戌時吧,在你們之後來的,可是認識的人錯開了?”
“不是,就是打聽打聽。”
姜雨村朝著小二笑了笑,從袖袋裡拿出五個銅板遞給他,“不多,只當請小二哥喝口粗茶了。”
“謝謝小客官,您慢走嘞!”
姜雨村邁步下了樓,夜一緊隨其後。
“城裡比不得魯橋鎮,水更深,以後得留意著。”
夜一說著,將手裡提著的東西遞給門外的車伕,拿著披風給姜雨村披上。
車伕許是剛到,馬兒還喘著粗氣,晃了晃身上的雨水,一通響鼻。
一路雨水淅淅瀝瀝,姜雨村吃著溫熱的肉包子,看了看窗外,天色昏沉沉,道路泥濘不堪,行進的速度不由慢了下來。
……
“路過前面的山谷就到了,這宣和書院是倚靠著古時的廟宇舊址修建,分三個學區,分別教授書畫、騎射、琴棋”
“宣和書院頂尖的是騎射,其次是書畫後琴棋。”
“此處多山,大多的建築都是倚靠著崖壁修建起來的,看著很是壯觀,到也是一個讀書的好地界兒。”
“書院每一年下場中舉入仕的人可不少,其它地方的管家也會慕名把自家孩子送過來,這宣和書院辦的也是一年比一年興盛。”
“姜哥兒到了這裡,可以學很多本事的!”
車伕邊催馬前進,邊介紹了一番這書院,見著一處大大的石碑遂喚馬停了車。
“我只能送到這裡了,姜哥兒好好照顧自己,斂斂性子!”
“我記著了,不會闖禍的。”姜雨村跳下馬車,在跨袋裡摸了摸,拿出一信封,“麻煩大哥把這信交給薛伯父!”
“好嘞!”
車伕本是薛啟的手下人,身上也是有本事的,翻身上了車,趕著馬車往回趕,速度比來時快了一倍,泥水飛濺。
此時天色已亮,雨停了,雲層退開,秋日的高陽爬上雲端,過了那山谷,內裡敞亮起來,巖壁上各色野蘭秋菊,到是幽靜的很。
入口石碑上“宣和書院”四個大字遒勁有力,散發著一股磅礴氣勢,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大道再往裡走,穿過一片紫竹林,亭臺樓閣盡顯,隱隱能聞著晨時的讀書聲在山間迴盪。
抬頭一望,蒼松翠柏懸於崖壁,不少高樓倚靠著懸崖而建立。
此次來考試的有不少人,見著宣和書院的真貌難掩興奮之色,東瞧瞧西望望,相互簇擁著向裡走去,多是些穿金戴銀的貴公子,見著姜雨村總會繞開那麼幾步距離。
姜雨村今兒是一身青灰細布衣裳,乾淨利落,正了正衣冠,懶得理會那些眼神,左右看了看熟悉著地形,嘴裡嘖嘖,可真是一易守難攻的好地界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