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之東山再起 > 第三百五十八章 預見國殤

第三百五十八章 預見國殤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大明必亡!

這是黃衝的判斷,不光來自歷史車輪的滾滾碾壓,也來自現實不可逆轉的乏力。

民生到底壞到了何等的地步?慶王、肅王都很清楚,嘴上還在呵斥樂安侯胡言亂語,心下早就曉得上國天朝不在,大勢已去矣。連閉門禮佛的韓王都寫份文縐縐的奏章,提醒當今聖上,北地已亡!

誰會不曉得?在襄陽主持剿匪的楊嗣昌還是主理朝政的薛國觀?

都曉得,就是不說。報喜不報憂,免得於事無補還要牽連自己和家人,盡心辦事的人已不多,哪怕營私舞弊,在他們看來也是一種在辦實事的體現,總比空談的清流要強百倍。

朱由檢也曉得一些,故而在三月把外派的中官又一次召了回來。太監們太貪了!

為了剿賊,大明最底層的百姓,舊徵未完,新餉已催,額內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追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

這樣的殘景不再限於傳統的北地,已經蔓延至河南、山東、湖廣及四川北部地區。

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於是有鬥米千錢者,有采菜根、木葉充飢者,有夫棄其妻、父棄其子者,有自縊空林、甘填溝壑者,有鶉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門擔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殘食者。

文人有樣好處,他們的斟詞酌句能把最冰冷的現實轉化為催人淚下的文章,令讀者潸然。

官員的相互推諉和欺上瞞下,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崇禎元年就已經相當嚴重了,最初的陝西動亂,一直到了一年後地方上見瞞不住,才迫於無奈上報給朝廷。而楊鶴楊嗣昌的老子)受命招撫陝西叛軍,一開始大軍所致,幾乎所有叛軍都接受了招安。

那時候真正想造反的人並不多,都因受天災被餓的,或遭官吏欺壓而逼的。

可是在朝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的情況下,復叛是必然的。但楊鶴給皇帝的奏摺中還說,現在陝西地區形勢大好,老百姓安居樂業云云。直到後來朱由檢從其他人那裡獲悉真相,眼見形勢大好,當面就大罵,說你不是說一切大好嗎?怎麼成這樣了!

楊鶴的下場不是很好,他兒子楊嗣昌也預見到自己也一樣。

朱由檢是知道的,但他既然不想讓倆人死於自己手,便寄望韃子和替他做髒活的手。

經過周家人一通煽風點火,言官們開始把失勢的樂安侯與魏逆做類比,大部分的諫言都隱含地提出黃衝私藏兵甲有謀反的痕跡,當予深究。

刻薄寡恩不假,但皇帝更要一張臉。

現在任容妃在慈慶宮扮著,若是非鬧出又多出一位懿安皇后來,滿朝大臣還囔囔著追查到底?屆時,反而陷之於被動。還不如先靜觀其變。

沿路地方有訊息不斷傳回,隨從在分散,家丁在逃亡,八百人只餘下不足四百。

人心所向啊!朱由檢開始叫人商議削去張國紀、黃衝兩人爵位的事宜。

家奴們口徑一致,當然是必然的,當初搞倒魏忠賢、客印月用的就是這個套路。可被內閣為主的眾多朝臣阻攔住了,因為張國紀的案件已結,當時他御批保留太康伯的封號。如今又拿出來說事肯定不妥,唯一能站著腳的便是講他隨同黃衝想謀反。

黃衝謀反?擺在桌面上議論,立時沒了聲息。

《挑金帳》如今還在茶肆酒樓中唱著呢,還有得駙馬都尉雅正過的《千里刺酋》。民間把樂安侯當作英雄來崇拜,比當初官員為魏逆建生祠不遑多讓。而一個是手握權柄的閹人,一個是屢立戰功的將軍。下面輿情這一關很是難過。

單講削爵,違制一條業已夠了,可講人家謀反,首先內閣人等率先沉默。

沉默的意味很明顯,不想做惡人。讓中官近臣們去弄,除非曹化淳領銜查案,沒人願意揹負起這個屎簍子。講黃衝縱兵掠民、不聽調令倒可以,但驚著了陣陣這般做的那幫武臣,比如左良玉之輩,鬧出個紕漏,又該由誰負責?

得慢慢來,這是以溫體仁為首的內閣意見。

既然有人講黃衝是魏忠賢,何不推波助瀾,讓民情輿論轉向,禁了那些胡亂說書的,零敲碎打先修理他原來的一班手下,把他的勢力徹底端掉。過個一年半載,才能水到渠成。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