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在陝北,甚至可能不在陝西。看來自己回兵陝北有些急躁了,這丫經函谷關大敗,走的是勳陽方向。
很有可能從山中出來後反走均州,再向東跨進河南,那的災民目前最多。
對,高桂英、田見秀急入陝北是在替他打掩護,只有這樣他才能隱藏行蹤潛入河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成。”
“在。”
既然推論出李自成的大致意圖,黃沖決定派人告知鄭崇檢,讓這位幫了自己大忙的大員撞一次大運,看看能不能撿個漏。
事實與他的判斷有幾分相似,李自成確實已在河南。自九月被各路官軍追得差點掉了褲子,躲入山中還染上了病。他們幾個賊頭,包括劉忠敏等人都被傳染了瘟疫,迷信的傢伙們甚至因此將隨軍擄掠來的女人們都殺了個精光。
賊頭都是體格健壯之輩,竟大多數都捱了過來,然後果然趁著官軍主力不注意,逃出山中進入了河南。
而田見秀和高桂英是被打散的,無處容身,被迫逃亡陝北,並不是有意在為李自成佯動。他們兩股人馬在尋找失散的同夥,並不敢在陝北久留,虛晃一槍,又匯合一處,向陝南山區流竄。
鄭崇檢則有些倒黴,年初接了三邊總督的位子,還被授予了兵部右侍郎。接到指令急急地帶著人勳陽進發。
他先一步入了熊文燦的大營,立即傳檄要副將賀人龍、李國奇等從西安出兵。不料李國奇的隊伍到途徑略陽時發生士兵哄亂,飢餓難耐的傢伙們打劫了瑞王的糧倉。
才剛提升為陝西總兵官的李國奇因此事被朝廷免去新職位,而崇儉也因排程無方遭懲,貶官一級。
這個時候楊嗣昌已經南下,到達了熊文燦的軍中,並找了個藉口將監視中官殺了。隨便就近找了地方上的推官代任。
張獻忠、羅汝才見北上難行,立即掉頭朝湖北、四川的交界地區興山、太平轉進。
兵部尚書傅宗龍比較欣賞鄭崇檢,建議皇帝下令把四川趕來的剿兵也調撥給他管。但上面還沒得及做出決定,楊嗣昌在襄陽就已經釋出下命令,著他火速帶兵入川。
緊趕慢趕的,鄭崇檢終於在出兵五個月後,匯同賀人龍、李國奇兩部,配合左良玉在瑪瑙山打了個漂亮仗。
斬獲賊寇首級一千三百多,收服賊將二十五個,還繳獲了不計其數的騾馬,妥妥的大勝利。
算是大功勞了。可這場仗是首輔大臣楊嗣昌名義上主持的,功勞先被他搶去大半。那怎麼辦呢?鄭崇檢總不能沒封賞吧。畢竟是難得的大捷呀。
那好,楊嗣昌這傢伙向上稟事,嘉獎他官升一級。
可這一級不恰好因李國奇的兵崽子搶瑞王的糧食而降的嗎?所以,還是空忙活一場!
有人失意便有人得意,得意的不止楊嗣昌一個,況且他很快就得意不起來了。
最得意的乃屬左良玉。
當時是鄭崇檢指揮,兵分三路,最能打的陝西兵主攻。可謂鏖戰良久,硬衝猛打。左良玉一看,有門,指揮左右兩路烏糟糟的雜牌一擁而上,從兩邊進行夾擊。
這一下賊寇們抵擋不住了,據說除遭到砍腦袋的,墜落崖澗者無算。
瑪瑙山之戰倒是賊寇先佔領的山頂,被狂揍一通的張獻忠與羅汝才部應該不是主力,慌不擇路掉下山崖也極有可能。再加上那麼多的繳獲,事後黃衝基本推斷應該是後面跑得慢的輜重部隊。
反正不管怎麼講,楊嗣昌開門見紅。
小勝一場這丫就飄了。個人獨佔了半數不該得的賞賜,難道還不足以引發大家的不滿嗎?
不管如此,文官秉性中自作聰明的一面顯現出來,今天當這個面說那個壞,明天又當那個面講這個不行。鬧得大家都不大愛搭理他,都學左良玉那傢伙,消極避戰。
要不說鄭崇檢倒黴呢,沒糧食了。老問題,可搶功勞有人,劃撥糧食供給卻沒人。
一氣之下,老鄭甩手走人,帶著部隊北返陝西。
而張獻忠一夥賊趁此空隙是東躲西藏,跟楊閣老玩起了捉迷藏。
也有笨蛋的傢伙,參軍劉士傑和總兵猛如虎見仗打得順,一路窮追到開縣,結果中了埋伏。
才見點紅的楊嗣昌立馬見了黑,參軍參軍劉士傑、遊擊郭開當場遭格殺。孤軍深入的這支官軍被打得是大敗而歸。
喜歡大明之東山再起請大家收藏:()大明之東山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