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的首輔大臣楊嗣昌就像黃衝所講才是個地地道道的文官奪兵權的範例。要辦事先攏權,加上與深得皇帝信任的太監督軍高起潛亢匪一氣主張對外議和,對盧象升的打壓可謂到了令人髮指之地步。
盧象升其實也沒多少底氣同掌控中樞的人物相鬥,甚至想引退,關鍵是人家根本不給機會,非要借滿清人的手弄死他。
因為他是絆腳石,某些人奪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之障礙,必須清除。
若說孫承宗的死應了那句‘人在家中坐禍打天上來’的俗語,他則死於一個不擇不扣的圈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十一年十二月十一,盧象升領著他十不存一的天雄軍及招補的各色雜兵進駐到賈莊。而五十里外就數萬的邊軍鐵騎,當時由監軍高起潛統管。在協調未果的情況下,在次日他還是命命虎大威護左翼,楊國柱護右翼,自率不足五千人向清兵發起決戰。而當時他在蒿水橋已呈被清軍主力包圍之勢。
果斷的,高起潛沒有來。並且還主動不戰而潰。然後便沒有然後了,連具完整的屍體都尋不著。
接替他職位的孫傳庭也好不到哪裡去,在不遠可見的將來,悲催的命運早在等著他。
但人總不能隨便向命運低頭吧。孫傳庭相信手裡的秦兵,相信他們能替自己砍開一條生路。於是,立即要求曹變蛟的主力陝軍拉往前線增援,而此際滿清已放棄了京師附近的攻防,向南邊的山東席捲。
正月,破了山東濟南府。這回是真正的天下打動,連德王都被擄了。
星夜兼程的孫傳庭還是晚了一步。在濟南失守五天後才到達山東前線,這支倉促調往前線的軍隊連盔甲都未裝備齊整。不管是不是藉口,當明他們好不容易整頓完畢時,滿清人已經度過運河開始北返。
像是被袁崇煥附了魂,新任的總督天下勤王兵馬孫傳庭只會一路的追,此際毫無預見性的戰略部署。
有成績報上來了。京營出身的王樸總兵追擊得最徹底,先在香河斬首三級,在遵化又斬首六級,最後在黃花店一帶伏擊清軍才斬首七級。總共斬敵一十六個頭顱,跟鬧著玩似的。
事實上樂安侯講得一點沒錯,僅憑塔塔兒率領的伍旅一箇中隊,在對韃子作戰方面不光強於鄭崇檢,更勝過孫傳庭。
他們平時專注於大局大事,諸般關聯因果少了該打該衝的勁頭,臨陣之際都缺乏政體應對的主動性。總結就是一句話,從來沒有文臣任用為武將後會懂得‘主動’的優勢,從來沒有!只會被動應戰。
說到底黃衝一些有用的東西他自己也講不清楚,但偶爾也能撞對那麼一兩回。但孫傳庭之流,連撞大運的機會都莫有。
直到二月二十四日,各路援軍已經彙集到薊鎮。而人家滿清人押解著幾十萬人口,大車小車拉著無數繳獲已了薊鎮。孫傳庭這才想起該在清軍前面設伏,但還是猶豫彷徨中拿不定主意。
有一點連慶王朱倬紘都可以肯定,不用說黃衝,便是蔡植騰也知道拼盡全力在前方發起會戰,後期至少有兩面夾攻的機會。
這種對戰役的果敢決策的的確確不是文官們所配擁有!
在同高起潛的一番爭論之後,孫傳庭終於決定率陝西兵及宣大兵趕到前面去堵截,由太監監軍率關遼兵從後面尾追。
事實上黃衝對文官任武將的批駁還缺了一項。他們天生就是膽怯的,根本缺少拼盡所有的勇氣,戰敗是遲早的事兒。
有了該有的認識,在時間還來得及的情況下,孫傳庭在做什麼呢?他根本沒有強佔先機朝邊塞及口外運兵,對敵伏擊只是談在嘴上的,而是集合諸軍在遵化訓練起步兵的鳥屁戰術。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文人臨考可不就是這般的德性?
白白浪費掉半個月之久的時間之後。還是像袁崇煥的靈魂附體,堂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開始裝備撿漏,好應付一下場面。
三月清軍開始出關,總兵楊國柱率軍夜襲清軍尾部營地,救回被清軍擄掠的數千難民。第二天明軍又出動五千騎兵在夜間再行突襲,奪回銀兩六千零一十四兩,斬首五十一級。
五十一級?沒錯,這就是出動五千騎兵一夜突襲的成績!還想怎麼樣?
還有厲害的在後面,到第三日白天又戰。
此謂為太平寨紙戰,不是之戰嗎?不是!
明軍仰攻,向山頂猛衝,打得是慘烈異常啊。副將白廣恩,參將萬安邦,遊擊張立位均受重傷。陝西兵負責突襲攻堅的死了一百一十九人,倒是不多。打得滿人是節節敗退,殺敵…沒有。
真的沒有!
喜歡大明之東山再起請大家收藏:()大明之東山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