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兵部下轄五軍都督府呈言:查無賊,恐為流寇過境。
乾清宮。
“…,臣以為,既然光宗皇帝未按遺詔尊其為太皇后,熹宗皇帝也未實施,陛下當依從熹宗皇帝舊例,按皇太妃一儀而定。諡號也可依太妃例。”
奔放的周延儒在侃侃而談,總是能讓人覺出言辭間的灑脫,語氣也豪邁的很。
“那需不需要入定陵合葬呢?”
“參熹宗成例可不入定陵,按神宗皇帝遺詔則當入。”
成基命作為首輔,理所當然地做出解答。講得也夠有板有眼的。
可這個解答還不如沒有的好,這點連內務府站值的小宦官都已看出。聖上在皺眉呢。
“周愛卿以為如何?”
“回稟陛下,臣以為,若按方才曹公及王公所述,綜合臣參閱的所具以往成例,或可並葬入銀泉山李園為妥。”
末尾一句話直點關要,這樣的回答讓朱由檢相當的滿意。
現在要的就是實幹大臣。象這樣,事先肯下過一番妥帖功課,能體察上意從簡節省,方稱佳臣。
“諸卿家以為如何?”
“臣等附議。”
能入內閣的都是當世俊才,如果面對這樣的狀況都不明所以,真該捲鋪蓋回家去也。才二十歲的皇帝,畢竟還遠未達到喜怒不形於色的境界。
“既然如此,此一項便如此先定下。”
“有請陛下,欽定諡字。”
皇帝額首。
王承恩立將早前預寫的諡號奏摺交與曹化淳,曹接過後雙手奉放在御案上。
他倆都是信王府出來的跟班宦官,曹化淳算是王承恩的師傅。做師傅顯然要比徒弟本事的多,否則也不會惹上魏公公,被人驅趕回了趟老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皇帝親書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
一通的硃筆頻點,一手的清秀端莊小楷。曾也算叱吒風雲過的鄭貴妃,終於了卻在陽間的一切,由皇帝親作蓋棺定論矣。
內府安排各項孝儀規章,她名下人等福王及壽寧公主一些人,按制守孝不提。
“師兄,某請你吃肉。”
洗臉用的瓦盆被人端上了桌,條凳上,側臉向外的渺目紋絲不動,直到盆上罩著的鍋蓋被掀開。
“此是何物?”
激動的聲音有些輕顫。濃郁的肉湯香氣衝入渺目鼻孔,再竄入胸肺,渾身上下彷彿一瞬間齊齊翕動,五臟六腑也宛如湯麵上的蔥花,不住地翻滾。
滿滿一大盆,膘肥油厚、噴香四溢的熟肉。鍋蓋一拿開,吸鼻子的聲響一片。
“麂子肉,師叔親手煮的。”
捱了搶的那個說,並同時用手指向最邊上的廚房,好像以此可證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