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太監也有露臉,並且各自說了一兩句份量極重的話,足以名列青史。
比如周太監喝斥朝鮮官員:爾等世受明鄭兩代國恩,豈可忘本乎?咱家即便拼濺一身血,也絕不容東虜偽王世子踏出漢陽半步!
另一件事便是薛蟠的婚事。
前因後果,王蠡並沒有隱瞞,只是和對薛蟠的說詞一樣,是洪興漢求著薛蟠娶他女兒,事涉兩國勳貴聯姻,他自己不敢拿主意,請皇上下旨定奪。
並且沒有陳述任何利弊。
如永明帝這種皇帝,不需要你來教他作事,自會考量。
寫好之後,王蠡出了屋,召來錦衣衛和太監,把摺子遞去道:“本官給皇上寫了份摺子,諸位都來看看,可有不妥之處,咱們現場再改。”
眾人一看,喜笑顏開,紛紛腆著臉說哪好意思之類的話,而陳言等四人也不至於去擋別人的財路。
確認無異議之後,王蠡把摺子封好,叫兩名錦衣衛和一個太監,即刻動身回京,向皇帝請旨。
十日後,王蠡的拆子擱在了永明帝的案頭。
永明帝拿起來看,越看神色越是複雜古怪,眉眼間還隱有笑意。
戴公公一直留意永明的神色,不禁暗舒了口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通常來說,使臣在外,有一定的臨機處事之權,不會隨隨便便的給皇帝上折,否則會被視為能力不足。
可王蠡才去了朝鮮多久,這麼快就上了折,讓他很是擔心王蠡。
“你給朕說說怎麼回事?”
永明帝向那送摺子的太監問道。
那太監早已預備好了腹案,一五一十道出。
官場上講究花花轎子人抬人,王蠡給他們安了功勞,他們自然也要投桃報李,將首功推給王蠡,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王蠡斬殺永璜的經過,那是大義凜然,對朝廷鐵膽忠心!
“嗯~~”
許久,永明帝點了點頭:“傳朕旨意,授薛蟠武騎尉勳,允其與洪氏完婚!”
“是!”
那太監躬身離去。
又過十日,皇帝的旨意帶到漢陽,薛蟠欣喜若狂!
武騎尉是從六品的勳職,是最低等的武勳,可好歹是個官身,本來以薛蟠的能力和地位,斷無可能得到官身,可以說,完全是因婚事改變了人生。
當即操辦起婚禮。
而洪興漢從鄭朝皇帝賜勳中,也看到了對這樁婚禮的重視,朝鮮朝野,都把這當作一樁大事來辦。
一個月後,薛蟠正式迎娶了洪興漢的女兒,並且透過洪興漢,建立了穩定的人參貿易通道。
又過幾日,一行人乘上船回返,薛家人恍如夢中,沒想到本是必死的事情,居然圓滿解決了,不由紛紛望向王蠡。
王蠡卻是清楚,朝鮮之行完美的解決,只怕皇帝會分派給自己更難辦的差使,要不要辭官呢?
尋思許久,沒有答案!<1的月票~~
喜歡紅樓聊齋逍遙仙請大家收藏:()紅樓聊齋逍遙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