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授官
不片刻,換了身衣服的賈赦回來了,親自將戴公公送了出去,還暗中塞了兩千兩的銀票,戴公公心滿意足的離去。
又過一日。
三名一甲、三十名二甲,七十二名三甲齊集吏部,將由吏部授官。
明代進士在授官之前,有個六部觀政的程式,大鄭不需要,考中直接授,乾的好留任,幹不好走人。
主要是以四王八公為首的勳貴集團仍有相當大的實力,文官不能一手把持朝政,勳貴子弟,多是倖進,從不缺人當官。
吏部大門尚未開啟,門前沉默一片,極為詭異。
其實上界老鬼們也不想這樣,主要是他們不相信文界到現在都不知情,卻偏偏沒有反應,安靜的太可怕了。
就如核彈在發射架上才最有威攝力,眼下的情況是,誰都不知道文界要做什麼,一顆心緊緊繃著。
哪裡有心思說笑?
“吱呀呀~~”
吏部大門開了,眾人為之一肅。
一名吏部主事端著架子走出,冷眼一掃,喚道:“都隨本官進來,莫要喧譁!”
吏部有四司,分別是文選、驗封、稽勳,考功,各有郎中一人,其中文選與考功司增設主事一人,王蠡等人被帶去文選司,由郎中親自接待。
此人四十左右,肥肥胖胖,一團和氣,看上去挺好相處的。
這時清咳兩聲道:“本官吏部文選司郎中李武亮,經吏部與諸衙門協商,對爾等去處作了相應安排,望爾等不論身處何職,謹記忠君愛民,莫要辜負皇上的煌煌恩典!”
“是!”
眾人齊齊施禮。
“王蠡!”
李武亮喚道。
“學生在!”
王蠡上前拱手。
李武亮道:“授王蠡翰林院修撰,明日一早去翰林院報道。”
翰林院修撰從六品,掌修國史與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並草擬典儀,同時,翰林院還是皇帝的秘書機構,隨時待詔,以諮詢國策。
旁人無不羨慕的看向王蠡,王蠡也暗暗點頭,很好,在翰林院如果沒有進取心,是很適合養老的!
正合吾意!
隨即躬身施禮:“學生王蠡領職!”
李武亮現出了滿意之色,向後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