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人間素有謹慎的美名,凡事親歷親為,死後飛昇文界,把這個好習慣也帶了過來,一份份試卷拈著看,並註上批語。
不過諸葛亮是先賢,閱卷速度極快,不片刻,一零五份試卷已批閱完畢,雖然沒有過於出彩,但也算達到了標準。
“咦?”
諸葛亮卻是輕咦一聲,總感覺有些不對。
“孔明先生,出了何事?”
王陽明正盯著呢,不禁問道。
“好象少了個人,難道今科沒來參考?”
諸葛亮擰著眉。
事實上不僅是他,文界大能多數對王蠡有印象,主要是書山一役,王蠡的表現太突出了,雖然壞印象居多,可甭管好壞,能讓人記著也是一種本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少了王蠡?”
王陽明又問道。
“誒,正是他!”
諸葛亮記了起來,捋須道:“怪也,此子素來勇猛當先,文理也尚可,為何不列會試榜單?難道落榜了?待我來看看。”
說著,凝目透過大殿,入了人間的彝倫堂,在試卷中翻找。
轉眼,就看到一份被貶黜,文氣高達四尺一寸五的試卷,透過糊名,正是王蠡。
“此子被貶?且看文章如何?”
諸葛亮頗為驚訝,伸手一攝,把一團精義攝取出來,三篇文章,呈現在大殿裡。
“這樣的文章,為何被貶,諸位且看看別的試卷是否確有過人之處!”
王陽明當場臉沉,伸手攝取文章精義,一百零五篇文章,如瀑布懸掛在殿中,供人觀覽。
細觀之,沒有一篇比得上王蠡,很多先賢卻是現出了沉吟之色,人間的勾當,他們清楚,必有人故意打壓。
這種事幾乎每屆都有,早已見怪不怪。
子路略一遲疑,便道:“王蠡心性不穩,或是人間主考有意壓一壓,此子年方十七,過於勇猛精進並非好事,不如讓他磨練下心性,兩年後再取也不為遲。”
“哈,好一個磨練心性,只怕磨著磨著,就磨成了營營苟苟之徒!”
王陽明絲毫不給子路面子,冷笑道:“諸位天天琢磨著解文界之危,卻獨對人間汙濁不見,學風敗壞,乃掘我儒門根基。
科舉本意擢取良材,卻淪為打壓異己,營私結黨之器,難道還要助漲歪風邪氣不成?”
喜歡紅樓聊齋逍遙仙請大家收藏:()紅樓聊齋逍遙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