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的座次隨機發放,王蠡是丙區第二十五號,找到後坐了下來,一邊研墨,一邊靜心。
不片刻,又一通鼓響,有考官來核驗憑條,發放考袋,一眾考生檢查無誤,簽名領下。
會試只考三道策論,為時兩天,分別是:
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齊桓專任管仲而霸,燕會專任子之而敗,事同而功異,何也?
夏,少康年四十,以一成一旅致中興論。
不加賦而國用足,其害乃甚於加賦論。
會試題由主考官出,皇帝稽核,從出題來看,三題中規中矩,並無特別之處。
王家是武將世家,算是將門,王子騰由武轉文,走的並非科舉正途,可見根基不足,這樣的人,叫倖進,歷來為正統文官所鄙薄。
不過把話說回來,越是平庸的題目越難答,畢竟三千舉子參考,出題的水平差,其實是壓低了上限。
王蠡沉吟許久,才開始落筆。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各考棚裡,考生們伏案書寫,有人落筆如飛,也有人寫寫停停,不時皺皺眉頭。
彝倫堂是國子監主殿,歷代皇帝皆於此講學,主殿內廂,供奉至聖先師,左右是四聖,考官依然有五位,王子騰主考。
另四人分別是工部尚書張朝陽、國子監祭酒李守中,也即李紈的爹,賈蘭的外公、左都御史明正倫與翰林院學士黃恆。
翰林院學士執掌翰林院,是清貴中的清貴,此人是前明大儒黃道周之孫。
正午過去,考生們陸續用了幹餅,王子騰突然起身,不經意道:“本官下去看看,諸位輪流守值便是!”
考官有巡視全場之責,誰也沒說什麼,四人均是道:“王大人自去便是!”
王子騰略一點頭,負手離去。
值守考場的官吏見著他,均是微微彎腰,不發出聲音。
恍如真的巡視考場,王子騰負手漫步,不時停下來張望,不經意間,找到了王蠡所在的考棚,探頭下看。
他也是官場老油子,皇帝調他入京,稍一思索,再與薛家的事情聯絡起來,就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為一個主考官,任王蠡寫的妙筆生花,輕描淡寫來一句,此子年輕氣盛,壓一壓無妨,貶了也沒人有話說。
根本不需要別的手段,考場上這種看人年輕,直接壓下去的例子太多了,老前輩們也不太希望年輕人過於冒頭。
不過他還是要過來看一看,如果王蠡文章不行,自然貶謫自是最佳,自己什麼都不要做,躺贏!
這一看,眼神微凝。
王子騰能從武職轉文,並不是不學無術,文學功底多少有一些,很快就看出了王蠡文章的精妙之處。
大鄭的策論分為兩種,一種是武鬥,一種是文鬥。
武鬥要求標新立異,極盡華美,可以在檑臺上加深優勢。
而文鬥恰恰相反,在言之有物的基礎上,兼顧文意四本八穩,如一顆鵝卵石,渾圓自如,鋒芒盡去。
通常來說,多數學子很難在兩種風格間切換自如,王子騰在考前,也特意拜讀了王蠡的鄉試策論,此時看來,卻毫無瑕疵。
王蠡正寫的酣暢淋漓,突心中微凜,抬頭看去,一名中年官員注視著自己,隱約帶有幾分惡意。
這讓他立刻猜測,此人便是王子騰,不過無論如何,自己不能被幹攏到,否則王陽明縱願提攜也無計可施。
王子騰就覺王蠡眼裡,劍光一閃,竟讓他心神悸動,不自禁避開了目光,隨即又覺丟了面子,頗為懊惱,卻仍是微笑著向王蠡點了點頭,才轉身而去。
喜歡紅樓聊齋逍遙仙請大家收藏:()紅樓聊齋逍遙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