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矣!”
董仲舒擺了擺手:“世間萬物,動則生,靜則亡,陷入黑暗永寂,故而絕對的靜不可取,靜從動中求,欲求靜,先離靜,諸行和合,以心合法,離邪亂,去內心妄念……”
董仲舒的講解,如洪鐘大鼓,一下下敲在眾人的心頭。
王蠡不由想到了守靜篤,致虛極。
守靜篤守的靜,也不完全是靜,而是放飛思緒,對雜念不聞不見。
以佛門來說,佛道二門的根本區別是對雜念的態度不同,佛門講究降伏心猿意馬,以強力降之。
道門則是守靜篤,致虛極。
儒家又有些不同,要點在一個離字,將自我抽離出來,冷眼旁觀,就如這洶湧的學海,如何渡過去?
離!
王蠡心中微動。
當然,離靜不是空中樓閣,是構築在去止的基礎上,反照自性,去除雜質,再冷眼旁觀。
不知什麼時候,董仲舒已飄然離去,每個人都盤膝坐在海邊,觀望著大海,王蠡也不會白白浪費進入文界的機會,暗中以詠歎讀書法誦讀文章,文氣每時每刻都在增長。
到第三天,已是三尺八!
這在舉中人是相當高了,甚至能抵得上尋常的進士。
正午時分,董仲舒又來了,很多學子的眼裡,神光大作。
董仲舒雙手一壓,喚道:“想必有些人已經知曉,今次的機緣是搶渡學海,於學海中泛舟釣魚,以文氣為餌,為期七日。
不過學海釣魚可不是輕鬆的事兒,首先要選擇適合你自己的舟船,船越大,越難操縱,但是船速也會加快,釣杆會增大,相應的,耗費文氣也會增加,而最小的船,耗費文氣最少。
老夫在此提醒一句,大釣杆未必比小釣杆更能釣上好東西,望諸生量力而行,都去選罷!”
說著,大袖一揮。
海邊,募然出現密密麻麻的船隻,從大到小,分別有七丈、六丈……直至一丈的小舢板,每隻船的船頭,都擱著只黑色釣杆,船越大,釣杆果然越大。
而七丈船首,鉤杆幾乎有大腿粗細。
人人沉吟不語。
雖然董仲舒有提示,但根據書院的記載,大釣杆有可能釣上些傳說中的東西,如聖卷、竹枝杖等聖人在未成聖時用過的物品。
不過獨自一人駕馭一艘長達七丈的大船,難度顯而易見。
在巨浪中,船隻並非越大越安全,小船容易操縱,易於借力,而大船行動不便,稍有不慎,就有傾覆之禍。
暫時沒人上船,都在看別人怎麼選。
“哈哈~~”
突然文欽博哈哈一笑:“王蠡,聽說你在書山時走的是千尺徑,裹挾了所有學子,害的好多人全無所獲,不知今次你可敢駕馭七丈船?”
董仲舒心裡格登一下,很是擔心書山之事重演。
果然,王蠡哼道:“我若駕馭七丈船,你可敢?”
“我……”
文欽博心裡一慌,不自然道:“你管我選什麼船?”
“慫逼,真給你祖宗丟臉!”
王蠡豎起大拇指,手腕徐徐翻轉,再猛的向下一按,就向七丈船的區域走去。
“你……”
文欽博雖從未見過這種手指,卻也感受到了那撲面而來的濃郁侮辱意味,面孔青一陣白一陣,羞惱異常,只是不敢回嘴。
生怕自己嘴硬,被王蠡激兩句,旁邊人再起鬨,屆時就架火上烤了,不去也得去。
喜歡紅樓聊齋逍遙仙請大家收藏:()紅樓聊齋逍遙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