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的壓力,梁帝很是自信:“朕這是使了一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聽說過沒有?如今晉國與燕國打的熱鬧,他們都是國力強盛的大國,等他們打的疲憊了,朕再出兵,到時候無論是幫助哪一方都能夠取得不菲的回報,還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
面對這樣的回答,梁國重臣傅真如恨不得跳起來把梁帝暴打一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當然是對的,但難道梁帝以為如今梁國的實力還能做漁翁嗎?
若是梁國遲遲不動,晉國就真的看不出梁國的動機?
若是惹怒晉國,晉國幹脆與燕國停戰,大家一起來打梁國好不好啊?
至少目前謝容若是提出停戰,楊煜肯定是很樂意答應的。
兩強相爭之時,想要保持中立,視結果來作出決定,這本身不算錯誤的策略,但保持中立也是需要實力的。
梁國如今的國力不足以讓它成為令晉國和燕國顧忌的存在,那麼梁國就必須擺明車馬站隊一方,如此才能在戰後儲存自己。
可梁帝都在想什麼呢?
但若是傅真如一人就能改變此種局勢,那麼梁國也不至於落到如今的地步了。
直到最後傅真如也沒能說服梁帝。
可鐘書容可以。
鐘書容與羅崢,曾經梁國的頂樑柱羅寧的女兒與兒子。
就算是梁帝後來聽說了他們姐弟的事情,但實際上包括梁帝在內,梁國的所有人都不覺得他們會再次回到梁國。
可現在,他們回來了。
鐘書容來梁國自然只為一件事情,她要梁國出兵。
“梁帝莫不是以為晉國此戰過後就再無一戰之力了?”她的唇畔帶著笑意,看著梁帝的眼神卻很冷:“既是原先說好的,皇上擔心梁帝忘了,因此特意要我姐弟二人來提醒梁帝一番,想來梁帝就記起來了?”
傅真如說了幾大筐好話都沒用的梁帝此時卻笑得很諂媚:“記起來了,記起來了。”
雖然背地裡很想罵幾句謝容如此囂張就不怕他去幫助燕國嗎?
但梁帝還真不敢幹這事。
鐘書容此來還在兩家邊境停了三萬兵馬。
人數不算很多,但也絕不算少,足夠讓梁帝提心吊膽了。
此時面對鐘書容友好的威脅,梁帝不得不答應助戰。
梁國雖然本身是個坑,但梁國確實出了不少優秀將領,之所以落到今日的地步,那也是國君腦袋的坑太大,再好的將領也補不上,因此鐘書容此來只要了梁國不到五萬兵馬,但要求必須是各將領直屬的精銳,之後又把梁國出名的將領全都點了個名,最後在梁帝肉痛的目光裡帶走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優秀將領。
好在傅真如這回幫了個忙,有了傅真如的勸說,梁國的將領倒是沒有故意和鐘書容作對的事情發生。
倒是在鐘書容離開之後,傅真如卻突然落淚:“梁國也只到此日啦。”
他知道,梁國出兵,不過是換來在戰後多一點的喘息時間而已,歸根到底,這一仗都是要打的。
但到了如今的地步,哪怕能夠幫助梁國再多拖延哪怕一天,傅真如也只好如此做。
但傅真如的眼淚終究只能成為不起眼的一滴,在晉國和燕國眼中是看不到這些的。
晉國與燕國的一戰,不僅僅是中間的突變超出了最初的預計,就連戰爭的時間也超出了預計。
原以為不過半年到一年的一場戰事,卻足足打了兩年半。
終究以蘇明若帶人正式佔領平京作為一個階段的結束。
陳玄戰死,楊煜做了俘虜。
燕太子大為得意,但還沒容他得意更多一點,他就被謝容交給楊煜處置了。
謝容道:“當年在大澤,朕可是親口承諾過要把燕太子交給他處置的。”
如今不過是時間遲了一點而已,但結果並沒有改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