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梁國和燕國在晉國的見證下簽訂盟書,這既是晉國作為提議者的見證,也是方應特意提出的要求。
他實在是信不過燕國了。
雖然此時叫晉國做見證也是無奈,且用處恐怕不會太大,但至少也算是有點用處了。
燕國無論有怎樣的野心,短期內是不能反悔了,否則這也是不給晉國面子,同時,這事也為以後留下了一點機會,若是真有那麼一天,梁國找晉國求援的時候也有話說。
至少燕國不僅僅是欺負梁國,他同時也是對晉國的蔑視,不是嗎?
晉國就算不為梁國,也要為自己出口氣吧?
方應嘆了口氣,心裡雖然這麼想著,卻也知道,這種事情其實並不那麼可靠。
但國家貧弱,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等到各國使節離開之後,朝中相關的職位也就該有變動了。
尤其是謝容的,建武帝算著最遲明年,老七和老六都該封王了,這兩人出身都不算高,六皇子還好點,謝容就是真的啥都沒了,他私心裡總不想虧待自己的兒子,因此這時候給個好位置,讓他們攢點家底,到時候封王手裡也有點底氣。
總不能是個出身既不好,手上也沒啥拿得出手的東西的皇子啊,那也太丟面子了。
當建武帝提出這事的時候,大家也沒都沒啥意外,畢竟這也算是心知肚明的默契了。
因為私心裡建武帝對謝容還是想要給點好東西的,否則他和蘇穆之間既然有了默契,那虧待謝容不也是讓蘇穆覺得他輕視蘇明若?
至少謝容不能太寒酸了,對吧?
兵部是不能讓謝容去的,先不提他本身並不擅長,就說如果謝容去了兵部,那麼日後他與蘇明若也就沒啥可能了。
建武帝考慮的是比較有實權的吏部一類,可這話提出之後就遭到了太子的反對。
當然,太子不可能明著打臉,但他只是說,謝容這回的事情辦的妥當,在發現燕國暗中謀劃的時候,及時解決了問題,與燕國額外達成協議,這也算是避免了晉國的損失,且這回為晉國也撈回來不少好處。
“說實話,兒臣這回還得多謝七弟的幫助呢,”太子笑著說道:“兒臣想著,以七弟之能,叫他去何處都是能行的,只是他既然在禮部做得好,便是長於此處,貿然調動去其他地方,倒是讓七弟的才幹無從發揮了。”
謝容眉頭一挑,卻沒說什麼,建武帝問起的時候,他也只說:“三哥說的也有道理,兒臣一時也無法決斷,一切但憑父皇做主便是。”
建武帝想想,也覺得太子的提議也是有道理的。
再說,禮部雖然比不上吏部,可就像太子所說,擅長不擅長就是個問題,再加上,謝容在禮部有底子,日後做什麼事情都好服眾,去了吏部卻是從頭開始了,反倒是不好。
這麼想著,他剛要同意太子所說,就聽蘇穆突然咳了一聲,然後給了他一個眼色。
建武帝當即恍然大悟!
他差點忘了禮部是要經常和各國打交道的啊,目前楊煜正對謝容不懷好意呢,這種時候把謝容留在禮部……
不行!這絕對不行!
這麼想著,建武帝出口的話果斷改成了:“太子所說也有道理,不過朕以為,年輕人多歷練也是好事,老七便去吏部吧。”
太子:“???”
發生了啥?他父皇之前明明已經被他說動了吧?
這麼想著,太子不由得去看謝容,卻發現謝容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顯然,謝容也不明白到底發生了啥。
他呆呆的看著自家父皇,一時鬧不明白這到底是哪一齣。
然後謝容就看見建武帝給了他一個‘朕都懂,放心’的眼神。
謝容:“……”
所以說,父皇你到底懂了啥啊!
作者有話要說: 明若再次用神奇的腦迴路坑了太子2
江岸青:我覺得不需要別人動手,明若靠腦洞就能坑死太子= =
ps:又添了一千多,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