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沒有標明態度,可他順從方應的問題來問楊煜,本就是表達了他更加偏向誰了。
楊煜卻像是絲毫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壓力,他甚至露出了意外的神色:“梁國的?我怎麼記得以前那裡是虞國?”
是的,那裡原本是虞國,只是後來滅國了而已。
既然梁國可以滅了虞國將虞國納入自己的國家,那麼燕國自然也可以將打下來的地盤算入自己的國家。
方應若是反對這一點,那麼楊煜大可以說同理來講,那塊地方也不屬於梁國,梁國自然管不著。
可如果方應承認,那就是變相的承認了此時梁國那些被燕國佔去的土地是屬於燕國的。
顯然,無論如何方應不可能贊同這種事情。
他冷笑道:“當年虞公無道,百姓名不聊生,我國梁公雅量寬仁,治下百姓安居?那可是虞國百姓心向我梁,這才將虞國歸入梁國,何況當年在桃林諸公會盟時,燕公不是還恭賀我梁,舉杯禮敬嗎?”
這是說當年梁國攻滅虞國之後,在桃林設宴,邀請諸公……是的,那時候大家還未稱王呢。
因為那個時候梁國雖然不算特別強大,卻也是不容忽視的國家,再加上新滅虞國,正是勢頭最好的時候,大家還是很願意給點面子的。
當然,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個分寶大會,用以感謝梁國攻虞國的時候,其他各國對虞國見死不救,虞國求援數次卻無一國伸出援手,最終導致虞國覆滅。
桃林會盟便是梁國將從虞國搜刮出來的珍寶分增各國作為感謝。
分好處的事情大家當然就很願意去,且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既然拿了梁國的好處,少不得就要給梁國說幾句好話了唄。
當時的燕公舉杯恭賀梁公也是卻有其事。
方應說出這話來,顯然是告訴楊煜,虞國的事情你們家老祖宗都承認了,你這時候再說又有什麼用處呢?
這話本是給楊煜難看,且也是對之前楊煜所說的反駁,楊煜若是回不好難免要落幾分面子。
哪知道楊煜像是完全沒有察覺話語中的機鋒似的:“哎呀,居然還有這種事情啊,慚愧慚愧,我都記不清了。”
這話說著就叫人好笑了。
方應當即道:“殿下連祖宗的事情都不記得了麼?”
此話一出,楊煜身後便有數人變了臉色,對方應怒目而視,恨不得上前活撕了他!
方應淡然不動,只是看著楊煜而已。
楊煜半點不受影響,好像完全不會生氣似的回答道:“記不記得又如何呢,祖宗的事情總是祖宗的了,我們活在當今,眼睛自然是盯著當下看,畢竟此時的梁帝恐怕不能叫我燕國禮敬了呢,因此當年如何又何須在意呢,總把眼睛盯著過去,忘了當下反而不好,使者大人你說是不是?”
這就是實打實的打臉了。
可對於楊煜這話有人能夠反駁嗎?
當然沒有。
當年的梁國還算是個不容小視的國家,燕國那時候雖然也有實力,卻也不敢輕易忽視梁國,更是給足了梁國面子。
可現在嘛……
梁國是各國之中最弱小的那個。
楊煜笑眯眯的問道:“這回梁國一連丟了數十城池,該不會就是整日盯著過去,忘了自己還在打仗吧?”
眼看著情況不對,太子立刻開口:“好了,陳年舊事就不必再提了,諸位還是討論正事為宜。”
有他開口,大家自然要給晉國幾分面子,當下又把話題扯回來了。
然而這種事一時半會兒的註定沒有結局,因此關於第一天的討論,大家只是確定了停戰,以及之後梁國賠付的金銀數額而已。
倒是這事結束之後,跟著來的傅冬緒對方應道:“大人之前何故那樣說?平白叫燕國人得意。”
方應也算是梁國比較有名的人物了,數次出使各國都把任務完成的很好,照理說不該出現今日那樣的失誤,那簡直就是新手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