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在蘇明若離開中都之前, 白書月先回來了。
怎麼說大家也是一同經歷過生死的, 白書月更是大勝歸來, 因此他回來的那天蘇明若當然也去接他了。
只是白書月看著中都的城牆有些感慨:“我也好多年沒能回來啦。”
當年他雖然保住性命, 可實際上還是被流放出了中都,很多年都在外面過著艱苦的生活。
他的父親白鴻跡雖然偶爾會接濟他一點錢財,但那是相當少的一部分。
畢竟白鴻跡接濟他本就已經是不被允許的事情,自然不能大張旗鼓, 更不可能出手闊綽。
好在白書月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 即便受了好些年的懲罰做苦力,但到底還支撐得住。
只是也因此,白書月與父親白鴻跡也是多年未見了, 此時回來心情便有些複雜。
如果說當年他最對不起的人是誰的話, 大約就是他的父親了。
而且白鴻跡因為被他連累,好好的崇文館博士被免了兩年的官, 雖然兩年之後複起,可那兩年白鴻跡過的恐怕也很辛苦。
白家並不是特別富貴的人家,他們家說起來時代書香, 崇文館的博士祭酒館丞之類的人物都是出過不少的,可大約也就是讀書人的那點脾氣, 他們家並不愛斂財,也沒有囤積下來什麼積蓄。
就算是白鴻跡也不過是靠俸祿過日子罷了, 城外倒是還有一片地,並不大,要是全指望著那塊地吃飯, 大約他們家上下都得餓死。
好在崇文館裡學生教的好,每年年底學生們也會給老師額外送禮,這是定例,倒是個收入。
可惜那兩年白鴻跡沒了官職,自然算不得誰的老師,家裡又沒積蓄,只靠著城外那塊地的租金過日子,確實是拮據了。
白書月知道這都是因為他的連累,否則的話,白鴻跡向來是個本分老實的讀書人,除了做學問,教學生之外並沒有其他想法,恐怕一輩子都不會遇上這種事情的。
如今回來,他其實有點不敢回家。
因此在之後的接風宴上,白書月少不得多喝了點酒,蘇明若最後看著他半醉的回去了。
江岸青和衛然自然也是來了的,此時江岸青就搖搖頭,他對白書月所想自然一清二楚,但:“其實也說不好是福是禍,雖然那兩年白鴻跡確實過的艱難,但也因此更加專心於學問,前些年崔道源入京主持庫書重修的事兒,白鴻跡也是參與了吧?”
這事做了可是名留千古的。
可要說沒了那兩年心無旁騖的專心研讀,白鴻跡還能不能以才學折服崔道源,這就是個不太確定的事情了。
蘇明若不太關心這些學問上的事兒,江岸青卻是知道的。
去年的的時候修書告一段落,共計校對整理出第一批近三百本書,其中有二十多本是之前殘缺不全,模糊不明的,另外還有五本是崔道源自家藏書,好像除了崔家,其他地方已經見不到的珍貴古籍。
可惜第一批書出來的時候江岸青正陪著蘇明若在外,可等他年底回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這些年的積蓄砸進去,將那幾百本書全部搬回來。
……要不是額外安排了擷芳院給他,這書恐怕都不知往哪裡放。
然而江岸青看著那書就開心呀!
貧寒出身的人,對於書籍的珍貴自然更有體會,江岸青幼年時沒少為了看書費盡心思,如今能買書能藏書,他可是高興地很,尤其看到那一堆書運回來的時候,江岸青心中就不由得升騰起一種滿足感。
然而他現在對蘇明若說這些完全白搭,蘇明若一臉茫然:“我只記得那幾天先生拉了好幾車的書回來,原來是這樣嗎。”
至於說那些書是否珍貴,以及江岸青那樣愛若珍寶的心情,她是完全不能體會到的。
好在江岸青也知道蘇明若的性子,他只是自己美滋滋就夠了。
畢竟多年戰亂,書籍總有損毀不全,又或者錯誤疏漏的地方,崔道源組織的就是將這些書重新整理補全,若有錯漏也都一一修正。
這對讀書人來講是天下頭等的大事,可對於蘇明若這幫子武將來說,只當是耳旁風聽過就算了。
在白書月回來之後沒幾天,蘇明若便領兵往彭州去了。
此時燕國與梁國正打的火熱,因此建武帝也不擔心燕國啥時候來招惹他了,對於打彭州這事並沒有太多心理壓力,只是一再囑咐蘇明若,就算要打也得小心著點,不能把彭州打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