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卻不同,彭州雖然接受晉國的統治,可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完全歸屬晉國,再加上連年戰亂,彭州不搞事,建武帝也沒太多心思分給他們,這就造成了彭州的後續問題一直沒解決。
如今彭州歸屬晉國,可實際上建武帝並不能完全控制彭州。
雖然彭州總督是他任命,可他任命的總督上任卻需要得到彭州各大勢力的認同,這不是扯淡嗎?
某種程度來說,彭州看似屬於晉國,可實際上他依舊是獨立的。
不過因為彭州不搞事,晉國也就一再將彭州的事情擱置,留待以後慢慢解決罷了。
因此蘇明若突然聽建武帝提到彭州的事情還是很意外的。
建武帝當然不是要打彭州,他宋國的事情還沒解決呢!
因此他搖頭道:“彭州的事情確實要解決,但簡單的出兵卻是不行的。”
蘇明若聽到這裡就不說話了。
果然,建武帝叫她過來就是要她在一旁聽著的。
蘇明若聽了幾句就大致明白了情況。
晉國這兩年可以說是一直在打仗,且每一場都不算輕松,而建武帝還得到訊息,邊境胡人今年恐怕又會有一次規模較大的行動,再加上宋國的事情……可以說晉國的壓力已經很大了。
彭州位置特殊,算是非常富庶的一塊地方,尤其盛産糧食,甚至有話說只彭州一地的糧食豐收,大半個晉國那一年便可不愁吃了。
糧食是戰爭中的重要資源,可現在彭州的糧食建武帝並不能隨心調動,甚至有時候會出現前面急需糧食,可彭州卻以各種藉口推脫,就是不發糧,最後朝廷調動自己官府的糧食還得額外再花一筆錢,許下不少好處。
如此情況建武帝怎麼可能不憋屈?
如今眼見著北方胡人的戰事將近,又是尤為艱苦的冬天,建武帝當然不希望彭州再給他添堵。
因此這回要商議的不是怎麼打彭州,而是怎麼讓彭州把糧食吐出來。
蘇明若心說難怪沒叫葛承英過來,畢竟如果不打仗的話,叫她過來就足夠了。
就在這時候,上頭的彭伯彥點了蘇明若的名字:“蘇學士是怎麼想的?”
蘇明若茫然的看他一眼,可彭伯彥笑的和藹,彷彿只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句問話了。
蘇明若想了想才說:“方才諸位說彭州重要,主要是從糧食和稅收方面來說的,但除此之外,彭州恐怕還有一點更加重要。”
彭伯彥問道:“哦?不知是哪一點?”
“臨江,”蘇明若道:“自從將梁國將德方割讓之後,梁國所餘下的可供跨過龍望江向北進攻的要道便只剩下了豐玉和海寧,而如果走這裡的話,要面臨的就是臨江關,彭州正在臨江關身後,如果梁國不從這裡走倒也罷了,若是走這裡,彭州反而成了我們需要擔心的地方了。”
因為晉國在臨江關之後並無可供防守的有利地形,因此一旦失去臨江關,也就意味著失去臨江關後的大片土地。
梁國看起來似乎並不具備這樣的魄力和野心,但別忘了,既然目前的梁帝當年有勇氣去打一場規模宏大的玉川之戰,那麼就算他現在已經是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老死的老頭子了,也不是輕易能夠小看的。
萬一哪天梁帝腦袋一抽,年輕時候的豪氣又回來了,晉國卻對此毫無準備,那不是得哭瞎?
建武帝聽到這話也是點頭:“確實如此,就算只看臨江關,彭州也十分重要了。”
之前臨江關未有如此重要,那是因為梁國還有其他路可以走,豐玉海寧並不是最好走最有利的地方,因此與之相對的臨江關自然也就沒那麼緊要,可現在看來,臨江關就完全不同了。
想到這裡,建武帝下定了決心:“必須保證臨江關的安穩,彭州的問題就算不能徹底解決也不能容許他們繼續這樣囂張了!”
彭伯彥此時想了想卻露出一絲笑容:“蘇學士之前的話倒是提醒老臣了。”
他對建武帝道:“臨江關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朝廷向臨江關增派兵馬也是應有之事。”
建武帝一聽頓時明白了彭伯彥所說的意思。
此時彭州不能打,但不能打不代表不能威脅。
咱們不直接往彭州派兵,往臨江關派兵就好了嘛!
反正臨江關如今的位置確實很重要,要說派兵誰還能反對?若是反對的話,大可以扣上一個心懷不軌的帽子,甚至可以直接說他是梁國的間諜嘛。
可如果不反對,大軍去了臨江關,而臨江關又靠近彭州,彭州難道能一點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