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燕國很清楚晉國和談的原因是什麼。
事實上大家相處多年, 合作的時候有, 互坑也是常態,因此互相之間也都很瞭解。
袁維陳玄與蘇穆目前的狀態, 如果將晉國換成梁國,燕國恐怕一點都不意外他們會求和。
但晉國不一樣。
就像燕帝很清楚建武帝的野心,他輕易絕不會以退讓為代價謀求和平。
晉國在史上雖然很少割地求和, 但這種情況並不是沒有發生過的, 可這並不代表晉國國民樂意接受這種結果。
對於晉國來說,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晉國的百姓辛勤勞作, 士卒英勇奮戰,這才換來瞭如今的國土。
在這種情況下, 想要輕易將國土割讓出去是十分危險的舉動。
稍不留神恐怕連皇帝都要受到指責。
因此當出現這種僵持的情況的時候, 晉國寧願打下去也不願意停戰,事實上他們確實有資本打下去,如果說這種情況下停戰還能夠接受的話, 那麼割地就絕不可能了。
但現在的晉國沒有選擇。
建武帝在很多時候看起來畫風並不是十分靠譜, 可燕帝知道他比那個故作正經的梁帝要危險的多。
於是當建武帝主動提出停戰, 並且開出了相當優渥的條件的時候, 燕帝很快就明白了建武帝的目的不是停戰,他真正想要的是解決宋國叛亂的問題。
目前正在處理宋國叛亂的將領是高坤,高坤的本事其實不差,但此時燕國牽扯了晉國太多的精力,再加上之前寧王作死坑了晉國一把, 因此一時半會兒晉國根本無法全力解決宋國的事情。
目前高坤也不過是堪堪控制情況沒有進一步惡化而已。
倒不是高坤無法解決問題,事實上對於高坤來說,他現在的情況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晉國必須與燕國停戰。
關於這一點,楊煜也從燕帝那裡得到了明確的答複。
停戰是可以的,甚至這也是燕帝所願意看到的結果,但現在停戰,晉國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呢?
這是楊煜需要和謝容商談的問題。
楊煜很清楚,之前陳玄雖然打得不錯,甚至最開始也是他抓住機會才讓蘇穆陷入困境,可這不是燕帝所在意的事情。
對於他那位父皇來說,過程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陳玄最後失敗了,甚至被蘇穆揍的很慘,這就是他所看見的結果。
陳玄是楊煜推薦的人,這種時候燕帝對陳玄的不滿自然連帶到了楊煜的身上。
這段時間燕太子沒少用這事對楊煜冷嘲熱諷。
不過楊煜也知道這件事情確實是陳玄的失誤。
他推薦陳玄上陣,原本就不是要陳玄對付蘇穆的,畢竟兩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或許楊煜相信十年之後陳玄會成長為寧蘇穆頭疼的將領,可現在他還遠遠不夠。
楊煜推薦陳玄,最重要的是希望他透過此戰賺點資歷和名望,更多的事情其實可以交給袁維去做,陳玄不必太過表現。
畢竟,當對手是蘇穆的時候,只要不犯大錯誤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可陳玄大約是誤會了什麼,他在前線表現十分積極,這一點楊煜沒有阻止也不會阻止,或者說他壓根沒法阻止,因為當時的情況陳玄的做法並沒有錯,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大概就是白書月這個變數出現的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