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說的就是個笑話。
就連蘇明若都說:“這世道早就不講究什麼仁義君子那一套了吧?”
這種口頭道義上的東西是最沒用的,平日聽一聽也就罷了,可實際上大家都不把這個當回事。
謝容也點頭:“僅僅憑借所謂道德仁義或許是不行的,但如果再加上停在梁國邊境的那十萬大軍,應該就夠了。”
說到底還是要靠拳頭說話。
蘇明若點點頭,又說:“梁國不足為慮,我更加在意的是燕國,他們不可能只是找人結盟這麼簡單吧?”
說到底,這件事情只有解決了燕國才算真正解決。
謝容說道:“父皇想打,但具體情況還不好說。”
蘇穆的事情成為發動戰爭的最好理由,也因為這件事情,梁國必定不會跟著摻合,這就是說建武帝可以放開手和燕國打一場了。
建武帝當然是想打的。
可燕國不想打。
之前的奉城之戰不過小打小鬧,尤其是那次蘇穆並未出手,而現在,蘇穆也活的好好的,這就意味著燕國並沒有真正的削弱晉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強相爭的場面絕不是燕國願意看到的。
晉國在這事上的表現卻極為果決,他們甚至已經在往邊境增兵,如今已經集結的就超過了三十萬人。
這完全不是小打小鬧的架勢,而是真的要傾力一戰的態度。
可謝容知道,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至少目前朝中也是有人反對開戰的。
就算是建武帝自己也遠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麼堅定。
蘇明若則問道:“江先生怎麼說?”
“他說,此戰引而不發比真正打起來效果要好得多。”
這就是謝容佩服江岸青的地方了。
只是他不免要問:“這次的事情真的是你自己的主意?不是他讓你這樣做的嗎?”
蘇明若點頭:“對啊,是我想出來的,先生不願意讓我冒險,可這種事,不冒險就沒收獲啊。”
她看著謝容:“這樣的話,書容姐姐就不需要死,而且她的弟弟也能要過來了吧?”
在國家戰爭的面前,鐘書容和羅崢就顯得太過渺小,太過可有可無了。
謝容道:“已經在談了,燕國答應交出羅崢。”
比起和晉國幹一架,還是把羅崢交出去比較劃算。
反正對於燕國來說,羅崢的價值在於鐘書容,而鐘書容的價值在於蘇穆,如今這兩個都沒價值了,那麼用來和晉國做個交換,為自己謀點好處也不錯。
不過謝容不得不承認,江岸青不愧是江岸青,這件事情有無數種發展的可能,但他偏偏讓一切都按照他所需要的方向發展,沒有出現半點差錯。
蘇明若也是個膽子大的,看準了就敢把自己的性命壓上去,半點都不在乎。
而且,如果說這件事情最開始是蘇明若看準了去做的……
“你早就想到會這樣?”
謝容怎麼看都不覺得蘇明若有這樣的智謀啊。
蘇明若道:“也不是,不過前段時間先生給我講了太多的天下大勢,所以想著解決問題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就想把問題放在更高的層面上解決呢。”
說到這裡,她又笑起來:“果然呢,換了個角度之後,我發現很多在後宅女人們看來是天大的事情,實際上什麼都不算,簡直渺小又可笑。”
就像這次,若只把鐘書容的事情做家事處理,那確實難辦。
可放到另一個層面上,這不過就是順帶著完成的事情罷了。
甚至包括蘇穆,在真正動手之後,鐘書容和羅崢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關注的是怎麼透過這次的事情把大澤從燕國手裡弄過來。
到時候大澤與龍脊山連成一線互為犄角,那將成為晉國在西南面的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