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蘇明若繼續說道:“武寧侯的事情,我請先生給我講過的,母親當知道義安郡吧?百多年前,義安郡還不是晉國的土地,而是屬於當時的魏國,義安境內有一座山,名為小南山,雖說沒什麼奇險峻秀的景緻,倒也算是風景秀美了,小南山下的官道上有一座亭子,名為將軍亭,這卻不是說其他將軍,說的就是武寧侯薛南玉。”
顧氏疑惑:“這又有什麼關繫了?”
但凡是名人,路過了哪裡,有人紀念一下取個名字之類的,不都是正常事情麼?
蘇明若笑起來:“可當時與薛南玉同代的,還有卓相姜卓呀!”
姜卓是當時的梁國丞相。
要說起來,姜卓的出身也不好,或者說,他的出身與其說是卑微不如說是卑賤了,可偏偏他才華不凡,自然想要一展抱負做出一番事業來。
當時的燕國算是比較強大的國家,姜卓便去燕國,哪知道燕國嫌棄他出身太過卑賤,直接把他趕出去了,還羞辱了他一番。
最後姜卓去了梁國。
那時候的梁國只是個普通的國家,可姜卓在做了梁國丞相之後卻將梁國推向了強國之列,接連吞併了周圍的數個小國。
也就是姜卓奠定了後來燕國與梁國兩大強國的天下大勢。
如果不是梁國後代的君主太坑,幾十年前搞出了一場玉川之戰,恐怕直到現在梁國依舊是個強大的國家。
姜卓之才甚至讓當時的晉帝差點捶著桌子大哭,言道:“朕若能得此人,死不恨矣。”
當然,比起有心強國卻沒有人才的晉帝,當時意識到自己把一個什麼等級的人才趕出門去的燕國才是真的差點哭瞎。
不過這不是薛南玉的故事要講的,而是,薛南玉與姜卓為同時代的人物,當初姜卓為梁國出使魏國時,他們曾在將軍亭有過一次偶遇。
那時姜卓對著小南山的景緻飲酒作詩,薛南玉卻走上來問他:“我雖不會作詩,卻有好酒,你可願跟著我走?”
姜卓壓根沒搭理。
尋常姑娘被這樣拒絕一定十分窘迫了,哪知道薛南玉更上前一步說道:“我不僅有好酒,還有兵士三千,你想怎麼走?”
好好跟她走,還是被搶走?
這話讓姜卓終於回頭看了薛南玉,然後不知怎地就笑了起來,他請薛南玉坐下與他一起飲酒賞景。
當然,關於把姜卓拐回家的事情最後當然沒成,他們一個梁國丞相一個晉國大將,怎麼看都沒可能。
可姜卓終生未娶,薛南玉終生未嫁。
意思不是很明顯了?
蘇明若看著顧氏,說的十分認真:“我是羨慕那樣的人的,若是如同武寧侯一般,終生不嫁又算什麼?”
姜卓可是徹底顛覆了這個世道殘存的遮羞布的人啊!
前朝大周之前就打了兩百多年的仗,本就已經把所謂道德禮法,規矩尊卑毀的差不多了,大周建立之後本該說這些東西會逐漸恢複,然而大周立國不到百年就出了諸子之亂,然後勉強撐了幾年徹底崩毀,天下再次大亂。
到了姜卓的時代,所謂規矩禮教,所謂尊卑早就已經毀的只剩下一點遮羞布了,姜卓的出現徹底將這塊遮羞布扯掉。
到了現在,誰還講究這些?
比起這些,大家更看重實打實的實力。
亂世之中,沒實力就什麼都別談。
國家之間只談實力,群臣不問出身只問才幹,最終的一切都指向了利益。
這就是如今這個世道的本質。
所以蘇明若才說:“若是世間真的還有卓相那樣的人,我倒是寧願為他學武寧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