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數》這個課題的研究,說白了,就是肖院長研究所進行的那些作業的簡化版。他們需要對一組基因鎖攜帶者,進行長達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料記錄和分析,並做出總結,然後再歸入源數,也就是用源術的數值語言來解釋基因鎖。
基因鎖,可以說是,在源術上開出了一個新的領域。
雖然肖院長在公開的報告裡,已經將幾個基因鎖的源術數值作為例子給出來了,但由於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絕版產品,那幾個例項,不過是讓大家看到了這個新領域而已。想要真正瞭解這個領域,光看別人的研究報告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自己親自去摸索才行。
所以如果要做這個課題,研究追蹤的目標物件,就需要不同年齡,不同性別,服過藥的,未服過藥的,最好還有有一例是開始進行基因解鎖的。
因此這一算下來,他們起碼需要五到七位基因鎖攜帶者,作為研究追蹤的目標。
但這個時代,對隱私權的保護很嚴格,個人的身體情況,當然也是屬於個人隱私。在隱私權上,無論是級基因,普通基因,還是基因鎖攜帶者,都是同等的。想要得到別人的身體各方面的資料,必須要得到對方的授權才行。再者,這個研究最重要的是一點,就是目標物件在一個時間段內,一些特殊資料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觀察到基因鎖。所以這就必須要目標物件主動配合才行,否則就是非法行為了。
……
林伊原以為,找幾個基因鎖志願者是件很簡單的事,卻沒想到,事情的麻煩程度,遠出了他們的預料。
先,科沃源學院校園裡,肯定是找不到這樣的志願者的。科沃源學院和三江源學院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科沃源學院裡的基因鎖攜帶者曾經是叫基因病患者)非常非常少,全校近四萬的學生,基因鎖攜帶者竟只有三十八個。
一開始,林伊還打算是不是接觸一下那三十八個人,如果能從他們當中簽下幾位志願者,那就能省很多事,但唐石一馬上否定了她的提議。
科沃和三江不一樣,三江源學院一直以來,都給“基因病患者”保留一條上遷的路。對所有報考三江源學院的“基因病患者”,只要他們能透過入學考試,三江源學院可以不論出身,不論家庭背景,都予以錄取。
但科沃卻不一樣,基因病患者,單報名資料審查時,就已經直接被刷下去了,即便他們參加了考試,也不可能被錄取的。如果有例外,必然是因為對方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或是別的什麼原因。
雖說科沃源學院這樣的做法,一直以來都被人詬病,不少媒體也對此進行過批評和指責,但都不能改變科沃源學院的決定。
而科沃源學院給出的理由也很實在,資源越來越緊張,他們必須要儘可能地利用好每一點資源,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這也就是為什麼,慢慢的,科沃源學院的名氣壓過了三江源學院。因為科沃這樣的決定,確實能帶來更高的效益,他們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源生,然後那些優秀的源生,順利成為優秀的源師。
如果用大資料來做一個簡單的說明,用同等的資源,去培養源生。二十位級基因的源生當中,就可以出一位源師;一百五十位普通基因的源生當中,就有可能出一位源師;但是,一千位基因病患者的源生當中,可能都出不來一位源師!
千百年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的的確確,基因病患者很難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他們能順利畢業,成為源學者,就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極少極少能跨過源師的門檻,獲得源師勳章,更別說成為高階源師了。自基因病出現後,基因病患者在源師這條路上,最高就止步於魂章源師,也就是源師的第二個門檻。
而據記載,目前為止,魂章源師的基因病患者,僅有六位。
唐石一:“能進入這所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貴,這一類人都很看重自己的隱私權的,特別是關於身體資料方面。這三十八位基因鎖攜帶者的身份,我查過了,每一位都很特殊,他們不可能會答應這種請求。”
衛煊湊過來看了一眼:“那怎麼辦?我們在網上了招聘的帖子,來應聘的人不少,有意向的人也很多,但卻沒有一個不反悔的!這是為什麼啊?問他們也不說,寧願賠錢也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