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事實上, 這幾位老大臣原本也不是這麼打算的, 以他們所想, 賈薔不過一個年輕人, 乍然遇到這種事情,很容易失去方寸, 而皇帝肯定是要保住賈薔的,這些忠於皇帝的大臣們自然會為了討好皇帝, 出手相幫。
不過他們再怎麼不遺餘力的幫忙, 到底也只是外力,賈薔本人靠不住,還是沒辦法從根本上扭轉局面。
這個時候,他們再順勢提出下一個要求,只怕這些人會求之不得, 根本不會出現任何阻攔。
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事賈薔的表現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根本沒有年輕人的青澀, 這樣一來反倒顯得多次為難賈薔,在賈薔已經化解了他們的質疑之後, 又不肯認輸的提出這樣的要求的他們有些得寸進尺了。
雖然知道這種做法很不地道, 也對他們的名聲有礙,但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 既然忠於不同的主上,互相針鋒相對,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況這件事成功與否,事關到他們自己未來的命運, 家族的命運,還有家族後代子孫的命運,他們這些老家夥固然可以走的灑脫,不在乎這餘下來的幾年活的好不好,然而他們卻不能不為家族考慮,不為自己的後代考慮。
因此這個時候也只能夠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眾人這些老臣的口舌十分尖利,然而,慶安帝早就對他們做好了防備,自然不會輕易被他們說動。
但是這些並不意味著慶安帝一定要打算拒絕他們的要求,雖然對他們的得寸進尺實在厭煩,然而慶安帝心中還有另外一則打算。
太上皇不服老,已然揹著他在背後有了自己的動作和心思,這一點是已經可以確定的了。
然而至今,他手底下的人只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從中完全不能夠推斷出太上皇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是慶安帝也不得不認識到,哪怕他已經從太上皇手裡奪得了統治這個國家的權利,但是他到底登基的時間尚且短暫,比不上太上皇已經經營了多年,他手下那些原本讓他引以為傲的部署,在太上皇面前就如同透明的一般,或許太上皇早已經針對他的應對有了謀劃,然而他卻對於太上皇的每一個步驟完全茫然。
慶安帝並不想繼續這樣下去,他既然能夠從太上皇手裡成功奪得這個國家的統治權,那麼在戰勝太上皇一次也並不是什麼難事,更何況,九鼎之一的兗州鼎在他統治時出現,這未嘗不是老天對於他的承認,他可是天命所在,自然也能夠得到上天的護佑,贏了太上皇。
所以這是個試探太上皇的好機會,不過若是稍有疏忽,賠上賈薔事小,就怕因此而壞了兗州鼎的名聲。
但是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接下來恐怕很難再有這樣的好機會了,慶安帝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太上皇已經老了,終究是熬不過他的。
猶豫了許久,慶安帝終於在許多大臣痛心疾首的目光中點下了頭,而那幫老臣們雖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心裡卻有些恍然,皇帝答應的太輕鬆了,這很難讓他們不得不去想想,皇帝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但這個時候也由不得他們後悔了,他們只能夠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同時在心裡暗暗希望,太上皇的計劃能夠順利進行,不要平地起波折。
一般前去上早朝的時候,大部分官員都只會吃個三分飽,而且盡量少喝水,以免在朝會上失儀。
賈薔與人辯論,已經花費了一個多時辰,原本早該結束的早朝不得不延時,而這些已經餓得快眼冒金花的大臣們也只能夠強自堅持下去。
剛剛專心的聽賈薔自辯,與那幫老臣鬥法,眾人尚還不覺得肚子餓,然而一旦閑下來,等的無聊的時候,這份饑餓就顯得十分難耐了。
皇帝很體貼,直接命百官原地坐下來休息,用命禦膳房送上來吃的,這並非是第一次,有時候朝堂發生了大事,決斷不下,也會有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