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賈薔到的時候,皇帝正跟大臣們討論□□陛下派兩位國公爺送來的獎賞到底是什麼,有的說是祥瑞,或者白鹿或者靈芝,也有的說□□陛下可能會保佑大齊朝風調雨順。
後一種自然沒人相信,哪怕如同張志峰這樣因為想要討好皇帝保住自己的位子的也不過是順著皇帝的心意來罷了。
倒是前一種,多半是幾位閣老猜測皇帝想要壓住太上皇,鬧一場祥瑞出來,不過這種祥瑞之事原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騙一騙底下的老百姓倒還罷了,想要朝臣和王公貴族們因此而臣服於皇帝,只怕很有風險。
不過說起來,如果皇帝真是這麼打算的,實在有些不智。
畢竟太上皇現在已經侷限於身體的問題,不再可能重新回到朝堂上呼風喚雨了,只要略等一等,皇帝完全可以順暢的掌握權力,這時候鬧出祥瑞之事,難免讓人覺得皇帝太過迫不及待,實在是有些小家子氣。
只不過這些閣老們雖然是這般想的,但他們也都知道自己並非皇帝的心腹,說不得在太上皇龍馭賓天之後,他們就得退下來給新人讓位,因此哪怕心底暗笑,他們也沒開口在皇帝跟前忠言逆耳。
畢竟要是惹怒了皇帝,他們恐怕連晚年都安生不了,遲早要走,何必跟子孫後代招禍呢。
所以他們就想著順著皇帝罷了,不過卻有一人不這麼想。
這人名叫夏慶陽,同是內閣中的一員,不過排名靠後,而且年紀也是最小的。
他原本是禦史出身,性情剛直,最是直言耿介,太上皇當年看中他的性子,將他放在了禦史臺。
而他也不負太上皇的期望,不但對於朝廷中的大臣還有王公貴族們時時刻刻看著,便是皇帝稍有有負聖德的行為,也是要被他直言勸誡的。
太上皇當年最愛享過,有時候太上皇被說急了,甚至直接開口要殺了他。
不過到底太上皇還記得這朝堂上不能全是一言堂,而且夏慶陽這樣的大臣是萬萬不可缺少的。
所以哪怕心中不喜歡他,仍然一直留著夏慶陽。
而到了太上皇退位之後,夏慶陽說教的物件就變成了慶安帝。
而且夏慶陽這人有些倚老賣老,在太上皇跟前他還收斂一二,在慶安帝面前他卻仗著是老臣,說話完全不客氣,根本不給他這個皇帝留臉面。
以至於慶安帝時常被他氣得心肝兒疼,不過慶安帝去拿他沒辦法,畢竟夏慶陽卻大齊最有名的直臣,要是把夏慶陽辦了,爽快倒是爽快,後續卻十分麻煩。
更何況上頭還有太上皇壓著,慶安帝也不敢肆意妄為。
再者說就連太上皇那種性子都能夠忍得了夏慶陽,要是他忍不了夏慶陽,豈不是說他能力比不上太上皇,就連性子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