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內陸後世給世界的最大印象,就簡單的四個字,‘基建狂魔’。
在基建方面,不管規模多大,路程多遠,只要上頭下定決心,那麼錢跟人就會很快到位,從而創造出奇蹟來。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他未來想要在內陸賺大錢,就要捨得投入,只有前期投入夠大,將來的回報才夠大。
當然了,在內陸做生意,單打獨鬥是絕對不行的,一個人影響力再大,也大不過一群人。
不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內陸的官本位制,決定了有些時候錢這片土地上,並不是萬能的。
想要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只有聯合那些有勢力,有實力的人,楊氏財團才能安安穩穩的在內陸發展,不用被人使絆子。
這一次商業考察團北上,光是人數,就已經引起上面足夠重視了,接下來楊氏財團只要聯合這些人一起在內陸投資,那麼地方上,就不敢有小動作。
所謂,縣官不如現管。
在後世人看來,改革開放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在這個年代,依舊有不少固執的人。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這些人不是一個兩個。
所以,聯合考察團一眾人,憑著人多勢眾,財雄勢大,吸引上面的時刻關注,這樣楊氏財團才能順順利利的在內陸投資發展。
聽到楊辰想要入股京九鐵路,霍大亨並沒有任何意外,因為楊氏財團在沿海地區,入股了很多基建專案,與國營單位一起出任管理。
京九鐵路雖然規模很大,但是相比起楊氏財團在沿海的投資,尤其在上嗨和堔圳兩地各自上千億的投入,京九鐵路這邊只能算小投資了。
霍大亨抿了一口茶,道:“這樣吧,一會兒我回去幫你聯絡,能不能入股我不敢保證,如果說捐款,那一定沒問題。”
楊辰白了其一眼,懶得理會這個愛佔便宜的老頭子。
自從他成為世界首富之後,霍大亨對他越來越不客氣了,不管是體育事業,還是教育事業,只要是有捐款地方,霍大亨一準忘不了他。
為此,他不得不成立了一家慈善基金。
因為後世普通老百姓對這個會,那個會普遍不信任,所以楊辰給自己旗下的慈善機構訂了一個鐵律,那就是一切賬目公開透明。
基金的每一筆賬目都要寫明明白白,牽扯到一定數額,還會有專門的人檢查,監督。
雖然很多時候霍大亨的請求,他都不會拒絕,但是有一樣,那就是在體育事業上,關於霍大亨喜歡的足球,楊辰明確的宣告,不準花一分錢。
沒辦法,國足的臭腳,世界知名,楊辰與後世中國老百姓一樣,對其完全不抱任何希望。
霍大亨沒有理會楊辰的白眼,臉厚吃四方,他幾十歲的人了,為了國家建設,讓小輩鄙視一下也沒什麼,又不會少塊肉。
霍大亨開口道:“對了,我聽說你在中關村那邊,建了一座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