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第三週,在楊辰的示意下,楊氏財團旗下投資公司,開始大規模抄底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
這些資金主要流向各大經營良好的民生企業,民生企業風險小,收益穩定,能夠給楊氏財團帶來足夠的流動資金。
後世李超人雖然名聲不怎麼好聽,但他的李氏商業帝國,憑著龐大的現金流,每每遇到大事都不慌不忙。
這一點,楊大老闆準備好好的學一學。
後世李超人是什麼行業賺錢,他就投資什麼行業。
衣食住行,這四樣人類永遠離不開的行業,但凡傳承久遠的大財團,幾乎都有涉足四類行業。
不管時代怎麼變化,這四大行業永遠不會被淘汰。
與之前一貫低調作風不同,這一次楊氏財團的行動,並沒有任何的遮遮掩掩。
面對全球主要股市交易市場,繞是憑藉楊氏財團龐大的現金流,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抄底,所以只能挑著選擇,不過不管怎麼挑,亞洲才是楊氏財團最主要的根基。
所以,楊氏財團過半資金都流向了亞洲,一舉幫助亞洲金融市場止住了下跌趨勢。
未來十年,亞洲將會迎來大發展,而歐美國家,除了美國以外,大多都將會因為股災和各類危機以及政治等諸多原因,使得經濟停滯不前。
重點投資亞洲經濟,不僅可以加強楊氏財團的根基,同時還能加深亞洲地區經濟對楊氏財團的依賴。
面對楊氏財團如此大規模的抄底,在這股災時期,自然是一片叫好聲,與島國資金進入美國不同,美國媒體一面倒的宣揚島國威脅論,而楊氏財團則沒有這樣的問題。
此時內陸還沒有崛起,香江也還沒有迴歸。
而英國到目前為止英國與美國的關係還算不錯,雙方沒有直接的政治衝突,所以,楊氏財團大規模抄底美股,在美國人看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而且,楊氏財團高調歸高調,但卻不像島國人那樣直接去控股美國企業,存著賣空美國的心思。
入股與控股是兩碼事,面對楊氏財團與島國財團,美國人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這讓島國不少財團看了,十分的不爽。
因為美國媒體的種種輿論,美國調查機構會時不時的以各種名義,調查干預在美的島國公司事務。
而楊氏財團則一路綠燈,幾乎沒有受到美國官方的任何刁難。
這也正常,楊氏財團雖然入股的公司很多,但是所持有的股份都在規定範圍內,有一些限制外資的方面,楊氏財團也沒有越線。
有一些公司楊氏財團雖然是大股東,但是經營管理的依舊是美國人,並沒有任何變化。
而島國人則不一樣,收購一家公司,普通員工或有機會留下,但是管理層幾乎都要被大清洗一遍。
其實,島國人在這方面還算好的,有一些歐美公司,他們只用自己人,就好像迪士尼公司,就特別喜歡用自己人,不僅管理層,就連底層員工也是一樣。
所以,楊大老闆這樣的做法,也是讓很多人感到疑惑。
畢竟,入股十家公司,不如控股一家公司。
不僅外人不理解,同樣楊氏財團內部也有議論聲音,不過這些楊辰都沒有在意,因為他知道怎樣做才對自己最有利。
他來美國是為了賺錢的,不是來給美國人打工的,控股一家公司,與入股一家公司其中工作量就不是一個等級。
入股一家公司,只需要派一個股東代表就可以了,而控股一家公司,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而且還麻煩。
尤其是一些大企業,從交接到穩定,整個過程需要的時間不是以天數或者月份來計算,而是以年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