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
楊辰坐在車裡一聲也沒有吭
靜靜的想著今天的事情
對於英國王室想要他幫忙投資的事情,楊辰並沒有覺得任何的為難。
憑著多出來的幾十年記憶,只要他不貪心,絕對可以跟一眾老司機一樣,一路‘穩’到底。
唯一讓他需要考慮的一點,是他能不能借此把英國王室這尊大佛,真正綁到他這艘大船上。
與其他人或勢力不同,英國王室不是隻靠單純的利益,就能夠維繫的,與利益相比,英國王室需要顧及的東西太多了。
自從二戰以後,歐美經濟逐步恢復,傳媒娛樂行業在選舉中份量越來越重,以至於社會話語權和地位不斷增加,有時候所謂的言論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傳媒人員的附身符。
無論是皇室成員,還是政要高官,一般情況下,都不願意招惹它們。
英國王室由於地位特殊,所以有關王室的任何話題,以及王室成員的一舉一動,都受到諸多媒體用關照和解讀。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打著英國王室的旗號,反而有可能事倍功半,不過,就目前來看,對於楊辰的後續發展,靠近英國王室,其中利要大於弊。
現在楊辰最缺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時間,而是一個可以讓他暫時借力借勢的靠山,一個可以幫助他旗下企業對外順利擴張的勢力。
現如今他旗下的企業,大部分都還處在初級擴張階段,在亞洲地區各種麻煩也許會小一些,但是出了亞洲就很難說了。
所以,他需要一個勢力來為他旗下企業保駕護航,讓其順利的走出去。
不要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後世內陸經濟崛起後,大多數企業海外擴張,都面臨著重重困難,各種抵制層出不窮。
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內陸企業錢不夠?
還是因為產品競爭不過別人?
事實證明,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一點,其實就是內陸在國際的影響力還不夠,從工業時代開始,真正做到全球貿易,讓本國企業遍及全球各地的只有兩個國家。
第一個是最早期的英國
在英國早期稱霸全球一個多世紀的那段時間,英國企業跟隨英國的戰艦,做到了遍及全球各個國家,無人敢拒之於外。
第二個則是美國
在經過一戰二戰以及冷戰之後,美國國際影響力達到峰頂,伴隨著這股影響力,美國企業同樣做到了遍及全球各個國家。
除了英美兩國以外,其他國家的企業在海外發展,都會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抵制。
這些抵制有的來源於底層,屬於商業競爭範疇,而有的是來自於其他國家的政府限制,屬於政治範疇。
商業競爭,這是普遍存在的,楊辰不害怕這個,現在他跟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商業方面,他不是勢單力孤。
但涉及到政治層面,那就不是光用錢,就能夠解決問題了。
這需要政府層面出來解決,而在香江沒有迴歸之前,在海外,他只能依靠英國政府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