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之初,英格蘭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為英國政府墊款。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格蘭銀行取得鈔票無限法償的資格,接著有獲得了英鎊發行權,憑著發行銀行的資格,英格蘭銀行地位日益增加,最後隨著英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最後成為影響世界經濟走向的銀行業巨頭。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戰以前,英格蘭銀行它雖然是英國的中央銀行,但它卻是一傢俬人銀行。
在當時,私有銀行控制著整個英國的經濟走向,而英格蘭銀行的作用則跟現在的美聯儲一樣。
後來二戰結束以後,整個英國經濟由於戰爭的原因,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最後英格蘭這傢俬人中央銀行,也被英國政府收歸國有,變成了一家國有中央銀行。
與英國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英國雖然是一個奉行資本主義的國家,但是同時還是一個君主制國家。
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是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很多英資銀行,背後都或多或少有英國王室的影子在裡面。
所以,英國政府想要將英格蘭這傢俬人銀行收歸國有,只需要得到英國王室的許可,就能夠輕易解決這件事情。
但美國不一樣,美國沒有君主制那一套,即便是早期帶領他們走向獨立的華盛頓總統,他也沒有英國王室那樣的影響力和權利,美國政府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人選政府和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的金融寡頭,比英國那些銀行強大太多了,他們不僅敢跟政府說不,敢跟政府作對,甚至看不順眼的,直接幹掉礙事的人,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因此,當時動了銀行家乳酪的林肯總統,即使他被底層民眾所擁戴,威望和影響力都不缺,但是他最終的結局,依舊很不幸。
翻開美國曆史,我們就能看到,美國總統與銀行家們的鬥爭一直持續不斷,幾乎每屆總統都會跟美聯儲負責人激烈交鋒。
在美國曆史上,先後有七位總統在任上被害,他們死亡的原因,全都不是死於敵國之手,每一個都是死於非命,而所有黑手最終都指向美國的銀行巨頭們。
後世有人統計,美國總統和金融銀行巨鄂們進行了近兩百年的殊死搏鬥,其傷亡率超過了諾曼抵一線的美國大兵。
可以說,歷任美國總統的奉獻精神,還是非常值得表揚的。
不過,很可惜,美國總統們雖然都很英勇,但是他們始終沒能把貨幣發行權奪回來,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美國總統與美聯儲之間的爭鬥一直持續不斷。
即使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美國總統獲得了一點插手美聯儲的權利,但是美聯儲依舊處在政府之外,依舊能夠十分硬氣的跟總統說不。
而楊辰想做的就是學習美聯儲那一套模式,讓北澳洲經濟獨立於澳洲政府之外,不受澳洲政府的影響。
後世澳洲政府的一些行為,實在太艹蛋了,經常時不時的找內陸麻煩,他可不想因為澳洲政府那些無腦的操作,影響到他跟內陸的關係。
後世內陸成為世界工廠,一舉一動影響著全球經濟走向,與內陸相比起來,澳洲顯然不是一個等級,該如何選擇,傻子都清楚。
並非是他想當無腦的舔狗。
————
喜歡重生香江1981請大家收藏:()重生香江1981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