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這次回香江並沒有刻意低調,事先通知了鄭嗨泉等人,大家接到訊息後,便早早的趕到了機場準備迎接。
拿下置地公司,讓楊辰在香江的聲勢,一時間達到了頂點,香江各大媒體大肆吹捧,就差把李超人的稱號,戴到他頭上了。
這個年代的香江人,對英國人可沒太多好感,所謂的民主,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英國的統治下,香江人壓抑了太久太久,每每只要有一點好訊息,都能激勵大家信心,像收購英資財團這種事情,更是值得所有香江人振奮。
飛機上,楊辰無意間打聽到他坐的這次航班是國泰航空旗下的飛機,一時間心思不由活絡了起來。
自從他拿下英國航宇公司之後,他就已經決定了進軍亞洲航運市場,八十年代亞洲經濟高速發展,航運公司可以說是迎來了發展高峰期。
香江作為未來亞洲的金融中心,內陸連線國外的第一視窗,伴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商務旅客、遊客及貨運業務都將會大幅增長。
飛機作為人們出行,貨物運輸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作用不言而喻。
作為一家成立了近四十年的航空公司,國泰航空的業務,早已經遍及亞洲各個國家及地區,現在更是逐步朝著歐美市場進軍。
二十世紀末,是亞洲經濟崛起的開始,後世很多亞洲公司都是在這個時期突破歐美國家的封鎖,進入且參與全球市場分配。
國泰航空作為香江最大的航空公司,拿下它可以輕易奪取亞洲航運市場,如果拿不下國泰航空,這對他在航運方面的佈局,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飛機不是小商品,砸錢這種手段,用在這個時期的航運市場,並不合適。
都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在航運市場,人家傷了一千,你不損失個兩三千,絕對說不過去。
尤其是八十年初人們生活水平還沒有後面那麼高,出國旅行還沒有後世那麼頻繁,價格戰什麼的,出行的人太少,根本就玩不轉。
要知道一架飛機除了價格貴以外,後期保養也很費錢,這跟貨輪是一樣的,買來不用,你也得每天掏大筆保養費。
楊大老闆很想收購國泰航空沒錯,但是國泰航空的背景,讓他有些頭疼,國泰航空並非上市公司,它的股東一共就兩個。
其一,泰國航空的母公司,太古洋行。
其二,是一直與楊辰有合作的滙豐銀行。
太古洋行持股百分之七十,滙豐銀行持股百分之三十,兩大英資財團做靠山,依著這個背景,翻遍香江就沒有那個人敢打國泰航空的主意。
也正是由於有兩大財團的支援,國泰航空近些年來的擴張腳步,才會越來越迅猛。
即使有人眼饞,也只能乾瞪眼。
當然了,再麻煩,咱們楊大老闆也不會輕易退縮。
相比較太古洋行,滙豐銀行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想要得到對方持有的百分之三十股份,還是很容易的。
滙豐不同於怡和與太古這類早期洋行,早期的英資洋行它們是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鑽。
滙豐銀行入股別的公司,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看好這家公司,等以後公司發展好了,手上持有的股份能賣個好價錢,同時雙方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
怡和與太古這類洋行不一樣,但凡是它們看上的公司,就會想方設法的收歸旗下,能獨吞利益,絕對不會留給他人一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