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安的詢問,楊辰先是一愣,仔細打量了一眼這位電腦大王,隨口問道:“怎麼,王叔叔對醫藥行業也感興趣?”
王安也沒有藏著掖著,直言道:“這不是看到你對醫藥行業看好嘛,我就想多瞭解瞭解。”
“原來如此”楊辰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跟風效應,哪裡都有。
見桌上幾位大佬均露出感興趣,即使是他身邊的大使,也流露出好奇的目光。
楊辰略微一想,也沒有遲疑多久,徑直道:“想必大家都清楚,美國的經濟是全世界最強的,當之無愧的第一,自從二戰結束後,美國取代英德,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現在,除了蘇聯能夠在軍事上與美國一較高下,經濟上面,兩國完全沒有可比性。
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美國社會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到了現在,美國各行各業,包括醫療保障方面,社會福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美國人不在懼怕價格高昂的藥品,這讓製藥行業擁有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美國有兩億多人口,而且還是發達國家,如此龐大的內部市場,想要發展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夠輕而易舉。
現在製藥行業得到了政府在政策上面的傾斜,那麼美國的諸多製藥公司,必然能夠在短時間內趁勢而起。
美國在國際社會上,與歐洲發達國家屬於盟友關係,這將使得美國企業能夠輕易的獲得進入歐洲市場的入場券。
擁有美國本土和歐洲諸多發達國家市場,美國製藥公司在擁有國家政策支援下,以及自身幾十年來的積累,美國製藥行業必然能夠得到空前的發展…”
美國的私人醫療保險制度非常的發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美國人,都購買了私人健康保險產品,與公共醫療保險互補,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需要。
美國國會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新經濟”時期,就推出了社保改革,由政府建立醫療保險制度,解決低收入人群的醫保問題。
美國政府還強制要求僱主和就業人員購買商業保險,這一舉措讓美國醫藥市場的主要買單人,變為了保險公司和僱主。
再加上美國對藥價的寬鬆政策,製藥行業接下來自然也就成為一個暴利行業。
隨著政策變動,美國各界資本都蠢蠢欲動,準備大舉進入製藥行業。
在資本的加持下,新藥開發必然會快速增長。
而事實表明了,後世美國製藥公司引領了世界上大多數的新藥發明,同時美國人民也享受到世界上最新藥物的成果。
當然了,有利就會有弊。
美國人在享受成果的同時,不得不承擔其開發成本的大頭。
後世美國各類藥品的價格,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國的窮人最怕的就是走進醫院,因為在醫院裡,哪怕是深呼吸一口氣,他們也要付出遠超出其他國家的價錢。
同樣的藥品來到海外,由於受到更多的價格調控,海外病人可以一個更低廉的價格享受到新藥。
當然,雖然價格低了,但中間卻有著時間差,而在美國本土,就不會有這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