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小王幹架,隔壁鄰居看的心慌慌。
怎麼解決?
正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沙特現在不缺錢,石油遍地,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沙特王國已經聚集了大量財富。
而中東由於資源單一,沙特想要發展其他本國工業很難,想要做到如美英等大國那般全面發展經濟,更是難上加難。
除了石油,沙特什麼都沒有。
石油除了是沙特的支柱產業,同時還是沙特的生命線,一旦那天石油被掐斷,整個沙特立馬就有可能土崩瓦解。
所以,沙特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用來保護石油,保護自身生命線。
自二十世紀初,沙特開國國王伊本·沙特領著四十名士兵逃至利雅得,趁夜從戒備森嚴的守衛手上奪得利雅得城。
從在利雅得立足開始,沙特開國國王伊本·沙特利用自己的戰刀和外交智慧,前後歷經二十餘年的合縱連橫,不僅征服了阿拉伯半島,同時還留給了沙特王室子孫偌大的國家。
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
建國初期,久經戰亂的沙特財政異常困難。
但天無絕人之路,上帝是保佑沙烏地阿拉伯的。
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給沙特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一次與英美大使的晚宴中,沙特國王曾感慨的嘆息道:“如果現在有人給我一百萬英鎊,我會給他所希望得到的所有特權!”
正是因為這句話,後來吸引了世界諸多石油公司進入沙烏地阿拉伯,從此讓沙特走向了石油王國的道路。
由於世界工業迅猛發展,石油資源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歐美各國從最開始的不屑一顧,但最後爭相拋來了橄欖枝。
最後沙特開國國王伊本·沙特以驚人的眼光以及常人難及的決斷力,權衡利弊後,選擇了親英美的外交路線。
正是這一選擇,讓沙特後來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不過,利益歸利益。
沙特作為中東國家,勢必不可能什麼事都聽歐美國家的,尤其是在以色列問題上,沙特一直站在中東國家一邊。
早期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為配合埃及的行動,表達對西方國家的不滿,沙特第一次拿起了手中的石油武器,對英法等國展開石油禁運。
正是那一次禁運,讓沙特和中東國家嚐到了甜頭,為了爭取到石油的定價權,為了財富,沙特毅然決然的跟歐美國家來了一場激烈的非戰爭形式的爭鬥。
沙特一直以來都是以美英的盟友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在歐美各個國家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
後世大家可以看到,坐擁數之不盡的石油資源的沙特王室,在對外軍售採購上,只遵循一個原則:‘只買先進裝備,無論價格多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