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楊辰還沒有想這些東西,不過隨著他對澳大利亞加深瞭解,便想到了這一點。
一舉兩得,北澳洲需要開發,藍領基礎行業也要進入,只有那樣華人才能夠真正在那邊立足。
要知道,澳大利亞曾經可是有過卸磨殺驢的前科,一旦那天政客們認為你有威脅了,影響力不夠,說不準又會重蹈覆轍。
趁著現在澳大利亞政府急於發展經濟,這人口能多遷徙,就儘量多遷徙,否則,以後就沒這個機會了。
這人口一多,牽扯到方方面面,誰還敢明著排著排那?
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管在哪裡,人口終究才是決定一切的基礎。
亞洲發展中國家,只有二十年的發展期,等到九七和零八年兩場金融危機過後,經濟發展速度就會直線下滑。
到了那個時候,澳大利亞政府就不會著急發展了,移民限制也會隨之收緊。
現在澳大利亞政府是病急亂投醫,看到亞洲各國發展迅速,才會急不可耐想要提升本國經濟。
但是,一等到亞洲國家經濟放緩,腦子一清醒,一切又會回到最初模樣。
後世澳大利亞時不時的給內陸找麻煩,刷存在感,跟個跳樑小醜一樣,就不難看出其秉性。
投資北澳洲,楊辰並非臨時起意,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下的。
澳洲毗鄰亞洲,在地理位置上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二十一世紀,凡是講究一個速度。
簡單來說,大家爭得就是一個‘快’字。
物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澳洲距離亞洲近,速度方面,是誰也比不了的。
距離近,成本就會減少,這對產品競爭有著極大的好處,只要他能夠在北澳洲紮根,憑著北澳洲農牧業和能源礦產等基礎原料,進一步在亞洲立足腳跟,誰也擋不住。
相比之下,美洲,歐洲,南美,拉丁美洲,以上這些地區,不管它們資源如何豐富,都無法與他這個蹲在家門口的人競爭。
澳洲與亞洲關係,有點像現在的內陸跟香江,內陸需要什麼,大多都可以從香江獲得,同樣的,亞洲需要什麼,大都也都能從澳洲獲得。
距離近,有近的好處。
澳洲的優點,除了資源豐富外,再一個就是它是一個移民國家,一個可以容納大量底層移民的國家。
很多國家的移民政策,大多都只接納有錢人,沒錢的人想要移民,那是千難萬難。
在亞洲,沒有那個國家,允許底層外國人大量進入。
唯有澳洲,它是支援有技術的底層民眾大量移民,尤其是八十年代,澳洲急於人口開發經濟,底層技術移民是最受歡迎的。
只不過,當初澳大利亞政府因為驅除華人,把事情做的太絕,算是將整個亞洲國家全給得罪了。
所以,很多亞洲國家的民眾,他們在選擇移民的時候,第一選擇都不會是澳洲,相反美國、歐洲、加拿大才是大家首選目標。
等首選完了,剩下的人,大部分又不符合澳洲的移民要求,以至於二十世紀最後一次移民,澳大利亞並沒有接收太多華人。
到了二十一世紀,澳大利亞的主體,依舊還是以歐洲白人為主,亞洲人比例並不多。
北澳洲面積廣大,基礎設施投入必然會很大,小規模投資,回報不佳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