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高盛這些金融公司,更是紙老虎中的紙老虎。
後世高盛之所以在國內很有名氣,主要得益於它們目光長遠,早早的進入國內佈局。
九十年代初,內陸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大,轟轟烈烈的改革正式邁進新的歷程,高盛就是當時最早進入國內的外資金融投資公司。
後世很多國企上市,但凡涉及到大額融資,背後托盤的,基本上都是高盛在幕後操作,也正是因為如此,高盛在後世國內才會那麼的有名。
高盛集團成立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最早期,高盛集團其實是由一位馬車伕創立的小錢莊演變起來的。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一位賣苦力的馬車伕,不甘平凡,一朝立志崛起,雄心勃勃創下了高盛集團這家超過一百年曆史的金融巨頭。
古人云:殺人放火金腰帶。
老實說,那樣的人,比開錢莊的人,簡直弱爆了,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殺人放火是要承擔高額風險的,而開錢莊,一張紙換來真金白銀,那才是真正的暴利。
八十年代初,高盛剛剛由一家二流投資銀行轉向一流投資銀行,正式在華爾街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七十年代以前,高盛一直在三流與二流中跌宕起伏,一直到七十年代美國資本興起一股‘惡意’收購風潮,高盛才開始了它華麗轉身,十年間,在投資銀行界異軍突起。
在七十年代以前,一家公司如果有意向收購另一家公司,那麼收購者會盡量開出吸引或說服對方條件,使被收購者同意,很少會出現強行兼併的現象。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一向文明規範的投資銀行業,突然間調轉風頭,拋棄了這個行業的傳統,開啟了一系列‘惡意收購’。
“惡意收購”的出現,使得投資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催發了新的行業秩序。
而高盛當時並沒有隨大流,反而率先打出“反收購”旗幟,幫助很多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競價者參與競價、抬高收購價格或採取反托拉斯訴訟,用以狙擊惡意收購者。
正式這種行為,一時間讓高盛一下子名聲鵲起,短短十年時間,就讓高盛從二流投行一躍晉升到一流投行序列。
反惡意收購,使得高盛不僅獲得了很多優秀公司的友好,同時也讓高盛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回報,到了八十年代初,高盛銀行僅僅在併購部門的業務收入,就超過了一億美元利潤。
不過,這個時候,高盛也僅僅只是一家剛成為一流投行的金融公司,距離後世世界級投資銀行,還有需要幾年時間,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高盛銀行才會真正轉變為巨無霸投資銀行。
現階段高盛銀行的客戶基本上是中小企業,大的企業客戶很少,比高盛實力強的投行也有很多。
不過,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
大的投行對待客戶,總有店大欺客的行為,而小的則不然,他們為了提升自家知名度,會努力做到最好,極盡全責。
而高盛就非常具備這種特性,從楊辰這邊訊息發出去沒多久,高盛就麻溜的上門了,單叢這一點上,就不難看出高盛銀行對客戶的態度。
正所謂,花花轎子眾人抬,既然知道高盛將來會成為一家影響力非常的公司,楊辰自然不會拒絕這種送上門的服務。
————
喜歡重生香江1981請大家收藏:()重生香江1981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