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帆聽到這,也忍不住露出一絲微笑,不過他並沒有接話,而是繼續靜待楊辰的下文。
“英國今天的局面,任誰都清楚這並不是撒切爾夫人的錯,自二戰之後,英國推行福利政策,幾十年的國有化模式,致使英國經濟全方位失去了該有的競爭力。
尤其是它們的稅收,自二戰以後,英國稅收是西歐各國中最高的,特別是針對那些收入高的群體,以濟貧稅為形式的隱含稅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
這直接造成了英國高層管理人才和各種高素質專業人才大量外流,進一步削弱了英國潛力。
英國保守黨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會積極推動私有化,以此來減輕政府的包袱,恢復英國的經濟…”
說著說著,楊辰突然停頓下來,畫風一轉,認真的看向面前的袁天帆道:“這一次,你賺多少錢,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幫我摸清楚英國各大優質企業的底細,一旦英國接下來進一步推動國企私有化,那麼便是我們的機會。
這裡面,你需要格外注意通訊和電氣以及汽車三大型別產業,這三大產業的優質企業,需要重點調查,摸清楚底細後,到時候把資料傳送給我。”
後世李超人藉著英國脫歐的機會,一舉抄底英國,被人們一度吹噓買下半個英國。
老實說,以李超人的家產,即便是再有錢,也不可能買下半個英國。
對方只不過掌握了幾個民生行業,對整個英國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他要是真的買下了半個英國,以英國民主鬥士們的實力,絕對能夠弄得李超人灰頭土臉。
然而,事實上,李超人並沒有被趕回來,而是在英國站住了腳跟。
英國作為西方最強過之一,即便現在沒落了,但在整個西歐,也就只有法國和日後重新走向統一的德國才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進入英國站穩腳跟,就等於在歐洲站穩了腳跟。
如今英國正積極推動私有化程序,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以後就有的等了。
往前幾十年,英國工黨和保守黨一直相互在國有和私有之間,來回倒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黨好似較勁一般,相互拆對方的臺,中間的過程,可謂急劇色彩。
自1945—1951年工黨執政期間,英國政府為了重整戰後經濟,增強某些部門的競爭力,將英格蘭銀行、民用航空、煤炭、鐵路、電力、煤氣、電報和國際無線電以及部分鋼鐵企業實行“國有化”。
而到了1951—1964年保守黨執政期間,又開始將鋼鐵工業和部分交通運輸業私有化。
接著1964年工黨再度執政後,於1967年掀起第二次“國有化”高潮,再次將鋼鐵工業“國有化”,並將部分港口、造船和飛機制造企業收歸國營。
至1978年,英國郵政、電力、煤氣、煤炭、造船、鐵路、電訊等部門全部實行“國有化”,鋼鐵、航空、汽車、石油開採等部門的國有成分比重分別達到75、75、50和25。
與所有國家國有企業一樣,英國國有企業,也同樣存在經營不善、虧損嚴重,成了政府財政包袱的現象。
因此,到了1979年保守黨執政,撒切爾夫人上臺後,再一次掀起大規模私有化方案。
對於那些重工業,基建鐵路運輸等行業,楊辰並不感興趣。
他唯一感興趣的是電氣和汽車,以及無線電三類公司,其中尤其是無線電,英國的無線電公司在世界絕對處在領先地位。
只要他能夠在英國收購一家無線電公司,那麼他憑著此,以後絕對能賺大錢。
後世國內電信,聯通,移動三家巨無霸有多賺錢,這不用多說了。
無線電,廣泛應用在通訊、廣播、電視、遠距離控制、自動化、探測等方面。
只要他能夠掌握一家這樣的公司,將其業務擴充套件到亞洲區域,那麼以後他就能躺著賺錢。
至於電氣和汽車,電氣就不用說,掌握了這個,將來就是一頭現金奶牛。而汽車,內陸的廣闊市場,可是一直被楊辰惦記著。
英國現在把這些好東西甩出來,擺明了就是給人送錢,他要是不去撿,那真的是傻缺了。
————
喜歡重生香江1981請大家收藏:()重生香江1981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