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第一個提議之後,楊辰又再次開口道:“恒指暴跌,造成市場動盪,恒生股價也隨之下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想必大家也能猜到一二。
為了避免恒生再次重蹈覆轍,我提議,在場各位董事股東,內部融資擴股,我個人先出資二十億,諸位出多少,隨意。”
“轟…”
楊辰話剛落,整個會議室頓時炸開了鍋,議論紛紛,任誰也沒有想到,楊辰竟然一開口就是幾十億融資擴股。
要知道這個時候恒生銀行市值才三十億左右,現在楊辰一出手就要融資擴股三十億,這實在出乎眾人意料。
要說反對吧,可是對方說的也確實有理,恒指暴跌,要說受到衝擊最大的,除了一眾上市公司,剩下的就是各家銀行了。
這種情況下,貸款收不回來,還得不斷借錢出去給一眾合作公司度過難關,如果不借,一旦那些公司渡不過去,一夜之間破產,那就糟了。
如果是一兩家還無所謂,糟糕的是一大堆人出事,那就真的完犢子了。
特別是恒生銀行這種服務於中小企業,在大股災面前,那些中小企業尤其脆弱,稍有不慎,恒生銀行就會跟著倒黴。
坐在首位的何善橫雖然清楚楊辰打的是什麼主意,但不得不說,楊辰這一手,令誰都無話可說。
畢竟,六五年銀行危機教訓太深刻,任誰也忘不了。
六五年銀行危機,恒生一夕之間易主,何善橫幾人一番辛苦,最後全部為滙豐做了嫁衣。
事實上,恒生銀行當初遭遇擠兌,完全是受到連累,遭池魚之殃,甚至是有人在背後故意為之。
按照政府的規定,各家銀行套現率需要達到百分之二十五,只要銀行套現率達到這個標準,基本上不會出現所謂的擠兌。
在六五年那場銀行危機中,恒生銀行套現率超過了百分之三十,比政府規定的還要多。
華人一向喜歡步步為營,何善橫等人經營恒生銀行,也沒有任何冒險之舉,畢竟在這外資洋行林立的地方,恒生銀行又太過耀眼,難免會遭人惦記。
小心謹慎些,總是沒有錯的。
然而,就是這樣,恒生銀行依舊免不了被收購的命運。
六五年銀行危機,恒生銀行發生了什麼,就一個,‘擠兌’。短時間內大量存款流失,導致恒生銀行一時間資金週轉不開。
七個億的總存款,貸出去四億多,留下兩億多套現,避免資金斷裂。
一切合乎情理,畢竟銀行要給存戶利息,他們必須要把錢貸出去,從企業哪裡賺取更高的利息。
只是當時銀行危機爆發,所有都人吵著來取錢,恒生銀行一時拿不出去那麼多錢給存戶提款,問題也就隨之爆發了。
低價出售股份,以此獲得滙豐銀行的支援,成為了當時恒生銀行度過難關的最佳選擇。
如果恒生一直有滙豐銀行支援,自然不用害怕銀行危機,滙豐銀行作為香江‘準央行’,在大家看來,它最不缺的就是錢。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恒生再次易主,滙豐銀行已經不再是恒生銀行的大股東,一旦再次爆發銀行危機,那麼恒生能不能挺過去,這就很難說清楚了。
正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