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當然,學費只是一小塊,再多楊辰也負擔的起,建立一個助學基金,就當給未來的員工,提前發工資了。
一邊賺錢,一邊投資大學,依靠學校的教學研究,為自己旗下公司培養各類優秀人才。
然後,再靠著特區經濟開放,人工成本紅利,建立一套從上至下,完整的產業鏈佈局。
後世美國的矽谷,靠的是周邊大學提供人才輸送,他現在沒有哪個條件,只能挑重點來佈局,香江大學是他的母校,雙方合作可以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
至於其他,老實說,助學真心花不了多少錢,花錢的是科研一類,研發東西,才是最經不起花銷的。
他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拉起幾十上百所高校出來,他就一個人,不是一個國家,他能做的就是起個頭,讓大家看到好處後自主跟風上來。
對於楊辰來說,這個年代是最好的時代,內陸改革開放,一系列紅利,足夠他完成所有產業鏈佈局,乃至於升級。
改革開放以後,十年基礎建設好,內陸市場需求紅利,勞動力人口紅利,單單這兩項,就足夠他騰飛崛起。
後世內陸一眾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內陸十數億人口的龐大內需紅利。
一眾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在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後,在國家有意扶持之下,強勢崛起,短時間內就一舉將所有外國科技公司,擠出國內市場。
憑著內陸十幾億人口市場,內陸一眾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哪怕不對外擴張,也足夠與美帝科技公司並肩角力。
雖然在某些地方還是差了一點,但是與其他國家完全沒有抗衡相比較,已經足夠美帝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了。
與後世內陸眾多科技公司需要花時間進行原始資本累計不同,楊辰現在窮的就只剩下錢了,而且,八十年代初,美帝科技公司也沒有領先世界多少,他想要跟上去,並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
只要有香江大學給他輸送人才,他有信心,將來別說內陸,就是亞洲其他市場,美帝等西方國家也甭想把手伸過來。
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但同樣的,三次工業革命,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資源消耗,付出了極大的環境代價、生態成本。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各國面臨全球能源危機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危機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等多方位全新挑戰。
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稱之為綠色工業革命,這是內陸真正從頭到尾,第一次與所有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網際網路的產業化、工業智慧化、虛擬現實技術,新能源等全新技術,每一個都需要花費鉅額投資,早一步做好安排,那麼未來他將會成為第一個摘桃子的人。
香江臨近內陸堔圳特區,背後又依靠著十數億人口的內陸,這裡有著太多別人沒有的優勢,這些優勢完全可以成為香江變革的方向,只是後世沒有人抓住,或者?>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迪憬沒有一個拿的出手,有份量的人站出來引導?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