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標準化,這個標準只要汽車百分之八十的零部件,由本國製造,就能說是國產貨。
可是吧,後世國家用了十年時間,才把德國大眾畫出來的汽車零部件完成國產化,記住,是汽車零部件,並非是發動機。
如果是發動機,十年能夠達到國外標準,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然而,花了那麼長時間,國家只是把德國大眾汽車七搞八搞出來的零部件,一些無關緊要的邊緣技術實現國產化。
汽車最重要的發動機技術,德國大眾根本沒有拿出來,好吧,雖然不想承認,即便拿出來,以內陸製造廠的技術水平,也很難製造出來。
但是吧,這玩意搞不定,可以教啊,太高階的不行,低端一點的,總沒問題吧?
然而,人家不願意,不願意拿出來,也不願意教,更不願意搞低配。
楊辰之所以沒有一來就讓蘭博基尼建汽車工廠,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時候汽車行業,內陸沒有足夠的技術人才。
再一個,就是想等著德國大眾汽車自己作死,作大死。
拿出國內陸搞不定的技術,明顯是不懷好意,他就不相信德國大眾沒辦法幫助內陸製造廠一點點升級,短時間完成汽車國產化。
以德國工業標準,套用在剛開始發展的國家身上,這明顯是故意為難人。
別跟我說什麼標準不標準,大人和小孩,兩個人年齡和塊頭都不一樣,硬要小孩幹大人的活,說難聽點,對方就是成心不想看到內陸把汽車發展起來。
想想也是,憑著內陸十億人口基數,一旦經濟發展起來,需要的汽車數量,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德國大眾只想要市場,不想當師傅,再沒有辦法之下,耍點手段,拖延內陸汽車國產化發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這放在內陸,真的是一點不差。
後世印度三哥各種開掛,那都不算什麼,內陸這邊才是開掛的祖師爺。
比如說,建國之初,很多國家都沒搞明白的核武器,在其他國家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內陸已經把小圓球丟沙漠給炸了。
一個工業基礎薄弱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國家,造出當世最厲害的核武器,歐美當時差點沒把自己的舌頭給咬斷了。
緊接著,改革開放,國家在各大技術工程上面,也是縷縷開外掛,闖紅燈,但凡被人封鎖的東西,買不到貨,國家就開始憋大招。
後世有句話,但凡國內造不出來的東西,那都是黃金價,但凡是國內造出來的東西,那都是白菜價。
以至於,後世很多歐美國家,對內陸封鎖也不是,不封鎖也不是。
封鎖吧,人家也就難受一下下,幾年之後,與封鎖的技術有關的企業死一半算好的,不封鎖吧,又心癢癢,不作死不舒服。
沒辦法,十幾億人口,人才儲備完全不是其他國家能比的,別的國家十個人裡面出一個人才,國內只要一百個人裡面出一個人才,就能把對方懟死。
對於內陸的研究,德國不比其他國家瞭解的少,只是時代發展,不是一兩個國家能夠阻擋的。
內陸十億人口市場,沒有那個國家抵擋的住誘『惑』,你不進來,別人遲早會進來。
現在國內就一家德國大眾一家外資汽車公司,它們有資本得瑟,也得瑟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