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號
在參加完香江大學畢業典禮之後,楊辰便趕往機場,坐上了前往灣灣的飛機。
這一次他前往灣灣,主要目的是為了檢視灣灣的遊戲工廠。
在月前,楊辰透過滙豐銀行的渠道,對灣灣遊戲工廠,進行大規模兼併收購。
原本滙豐銀行計劃在幾年後,才開放灣灣那邊分行的全方位服務,現在因為楊辰的原因,算是提前開啟了滙豐在灣灣的業務服務。
時間截止到六月十四號,滙豐銀行透過灣灣那邊的本地銀行合作,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收購了灣灣接近六成的遊戲工廠。
弄到最後,灣灣『政府』都不得不出面了。
事情順利到超乎想象,這讓楊辰不得不停下香江這邊的工作,前往灣灣整合滙豐銀行用白菜價收購到手的電子工廠。
早在七十年代,灣灣因為經濟增速發展,成功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便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注意。
七十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民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深受人工成本增加帶來的苦惱,很多資本家開始向外遷移需要大量人工的工廠。
灣灣因為經濟增速以及廉價的人工成本,在當時與香江和韓國以及新加坡亞洲三小龍,受到了很多西方國家外資商的青睞。
大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湧入,使得灣灣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
密集的輕工業,在經過十年的迅猛發展,灣灣此時與香江一樣,各行各業都到了產業轉型的階段。
由灣灣『政府』領頭,在環境和政策的雙重影響下,臺灣的工業開始向半導體制造產業傾斜。
之所以向半導體傾斜,這主要跟灣灣在電子產業的發展有關,早在六十年代灣灣就已經有人從事組裝收音機、錄音機等電子產品的零件組裝。
進入七十年代,因為灣灣有著電子產品代工經驗,西方許多大型電子商開始湧入灣灣。
至此,灣灣正式進入電子零件產業。
到了一九八一年,花了足足二十年的時間,灣灣在電子科技方面,不論是技術還是人才都已經積累到了足夠的經驗。
去年,灣灣第一家半導體制造公司誕生,至此灣灣電子產業,正式向半導體轉移。
任何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都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灣灣同樣也不例外。
在電子產業中,灣灣的電子遊戲廠商,無疑是最慘烈的一方。
在進入七十年中期,全球電子遊戲興起,灣灣隨即出現了各種電子遊戲生產商,加入瓜分遊戲這塊大蛋糕。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
遊戲產業,很多時候都是需要背景的,就跟寫小說一樣,必須的有個大體的背景,才能把小說寫下來。
同樣,遊戲也不例外。
也許是受到近代小說的影響,很多遊戲廠商生產出來的遊戲,其遊戲背景多多少少都摻雜了現實生活。
各種含沙『射』影下,灣灣上面看不下去了,去年,一則政令下發,灣灣進入全面禁止電子遊戲階段。
與內陸後面一樣,你生產歸生產,但是不能在國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