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包船王自己心裡恐怕也是無奈居多。
在華人思想中,子承父業,早已根生蒂固。
幾個女兒不喜歡商業,他也不願意讓幾個女兒接觸商業,最後把家業交給看重的幾位女婿,也是必然的選擇。
“阿辰,你最近的動作是越來越大了,連九龍巴士都被你拿下了。”
“了不起。”包鈺剛一邊泡茶,一邊豎起大拇指。
楊辰擺手謙虛道:“包叔叔你就別取笑我了,我那都是小打小鬧,與包叔叔你比起來,小侄這點不值一提。”
對於之前的九龍倉一戰,楊辰沒有提及,因為哪一戰包船王雖然勝了,但由於怡和一方忍痛割肉,佈下了一個大坑,讓包船王最終是贏了面子,卻輸了金錢。
在香港股市,要約收購是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的重要手段。
但要約收購中,蘊藏了許多機會和陷阱,有時候憑藉財大氣粗取得了控制權,多數是贏了面子輸了金錢。
九龍倉一戰,就屬於最經典的一個案例。
由於包船王急於上岸,面對這位財大氣粗的世界船王,怡和雖然樹大根深,也不想與之硬碰。
在怡和覺得九龍倉遲早保不住的情況下,為了怡和集團長遠利益考慮,怡和『主席』紐壁堅及置地常務董事鮑富來了一招金蟬脫殼,迫使包船王高價買入九龍倉。
置地最初持有的九龍倉股票價格約在十港元左右,隨著雙方不斷增購,九龍倉價格隨即達到四十至五十港元。
最後置地將回購價提升至一百港幣,股價翻了一番,為了迫使包船王跟著提價,置地特意將時間選在包船王出國之際。
攻其不備,看似殺包船王一個措手不及,但實際上暗藏一個攻心計,誘使包船王加速收購九龍倉股票。
果然,當急於上岸的包船王包玉剛接到置地增購的訊息後,當即返回香江,以作價每股一百零五港元現金,收購兩千萬股九龍倉股份,以此讓自己持有的九龍倉股份達到49。
作為老江湖,包船王還是留了一個心眼,那就是所收購的股票,一律將怡和置地排除在外。
很可惜,置地早已做好萬全準備,事先就將名下九龍倉股份在大經紀行及代理人公司存放,當包包船王宣佈增購之後,便透過其代理人及經紀行夜以繼日地致電。
任憑包船王有天大本領,也沒有想到這批以經紀行及代理人名義持有的九龍倉股票,竟是死對頭置地所有。
根據資料顯示,置地共持有兩千三百多萬股九龍倉,最後成功地賣出一千萬萬股,套現十億左右港幣元。
該批股票平均購買價是三十七港元左右,以一百零五港元出售,即獲利近七億港元。
當包船王手上九龍倉股份達到49,九龍倉重新復牌之後,股價一度下跌至七十港元左右。
換而言之,包船王雖然勝了那場收購戰,但賬面價格卻虧損了好幾個億。
喜歡重生香江1981請大家收藏:()重生香江1981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