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樣的公司雖然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是受到時代的影響太大,很難長久的活下去。
人都是健忘的,人都是喜新厭舊的,那些公司一旦做不到最好,就會被人們無情的拋棄。
它們每一天,每時每刻,所面臨的挑戰與壓力,都不是常人能夠體會的。
相比之下,糧食這種必需品就永遠不會過時,只要這個世界還有人類存在,那麼糧食就會隨之存在。
而掌握了糧食,那麼這個公司,這個家族,就能一直得以儲存下去。
楊辰清楚將來這四大糧商將會大舉進軍大陸,或者說不用等將來,而是他們現在已經有人開始作這方面的準備了。<會在香港設立亞太分公司,為接下來進軍大陸,進軍亞洲市場做準備。<在後世是世界第一穀物與油籽處理廠,美國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廠和玉米類新增物製造廠。
美國第二大面粉廠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輸出交易公司。<向來以注重研發著稱,後世國內的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便是出自ad集團。<以及其他三大糧商手中。
可以說,後世糧油為什麼那麼貴,比食鹽和糧食高出一大截,這裡面不無因為四大糧商控制了國內糧油生產的原因在裡面。
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將來打算也好,還是為了不讓國家糧油受到四大糧商掌控也罷。
趁著四大糧商如今還在為全球化佈局,還在相互爭執,還沒有將目光集中到亞洲這塊新生地上,楊辰必須的抓緊時間在裡面佔據一席之地才行。
對於糧食這種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行業,只要有錢就好辦事,這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製的。
如今亞洲還處在發展中,四大糧商雖然已經有了佈局,但注意力和競爭方向還集中在歐美。
它們在亞洲的勢力並不強,楊辰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進軍零售業,搶先把亞洲這塊地盤搶過來。
即便不能完全霸佔,也要狠狠的咬下一塊肉來。
最後等到國內徹底開放,利用國人的身份,搶先一步佔據有力地位,甚至還可以聯合政府一起抵制四大糧商的入侵。
後世商業全球化,一切講究開放,但開放也要有個限度。
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億民眾,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在糧食這類有關民眾生活的必需品上,絕對不能被外國企業控制了。
想想後世國內的大豆市場,因為對外開放,大量外資企業不斷湧入,國內各中小型大豆加工企業和榨油企業不堪重負,紛紛宣佈破產,進而被外資低價兼併。
從曾經的大豆輸出國,到後世國內每年70大豆需要進口,大豆定價權基本旁落。
這些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除了零售業這塊核心,傳媒娛樂也是一塊需要重視的地方。
想想後世媒體一篇報道,便能間接影響一個公司的市值,透過這一點不難看出傳媒的影響力。
而且,零售業想要發展的好,也需要媒體的配合與宣傳,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傳媒公司,對於他今後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確立了這兩點,楊辰便不在多想,因為兩個行業都是吞金獸,想要進入傳媒和零售業,都需要他投入海量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