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暗歎一聲,當著數百將領的面,向李定國表示效忠,將來再想反悔就沒那麼容易了,可形勢容不得他們變卦,只能向李定國磕頭稱臣。
雖然是走個形勢,並不代表這兩人真心歸服,不過在李信的計劃中,是先把李自成的人馬送往馬六甲,再把崇禎送往北美,同時派人探索去往澳大利亞的航道,真正要想把大西軍送走,還得好幾年之後,他有充足的時間,維護李定國的權威,讓人只知李,而不知有艾和劉。
接下來,李信按照西安模式,考核收編大西官僚,並且安撫當地計程車紳地主,對於這部分人,暫時不急於動手,李信還是打算以經濟手段,打垮當地固有的地主莊園經濟,使之破產,再低價購買土地田宅。
當然了,成都平原的地,大多是膏田,李信毫不客氣的把徵收來的土地田莊辦成了國有農業集團。
至於大西軍的核心兩萬餘人,也被安排在了兩湖各處屯田,到十月份的時候,蜀中諸事已定,李信任原大順禮部尚書鞏焴為四川巡撫,高一功為雲貴總督,遂帶著李定國、李自成及其核心下屬近千人,各路部隊近八萬,於十一月份回返北京。
李定國與李自成兩路人馬,被李信安排去了天津,一方面與大海做個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依海而居的習慣,另一方面,還在於如今的天津,商旅雲集,長居天津,可以開闊視野,並對造船維修做個瞭解。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自成不敢去北京,他在北京造下了滔天罪孽,生怕被人惦記,向李信彈劾。
當李信回到北京的時候,八門擂鼓,聲震全城,連城郊的民眾也被驚動,因為李信平滅了張獻忠與李自成,除了遼東那一小塊,全國已經基本一統,老百姓不用再擔心戰『亂』了,大『亂』之後的大治,即將到來。
士兵懷著振奮的心情用力擂鼓,各行各業的民眾,自發的出德勝門迎接,很多人跪在地上,落下眼淚,嗚咽出聲,文武百官則列著整齊的佇列,無不是暗暗感慨,天下一統了,流賊平滅了,這國家也該改姓了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人群中,漸漸地肅穆無聲,一些心思靈活的,開始打起了勸進的主意。
李信好久沒有回京,也在觀察著群臣,突然目光一凝,王德化已經備好了龍輦,以及皇帝儀仗的全套鹵簿,垂著手站在一邊,不停的用目光與曹化淳交流,一個擠擠眼睛,另一個撇撇嘴,似乎是在為誰上前請李信登輦有了爭執。
李信依稀記得自己說過不坐輦不登轎的,想不到這二人還記得。
最終,還是曹化淳來請李信登輦,李信騎在馬上,淡淡道:“我不是皇帝,是攝政王,皇帝的轎子我不能用。”
一位很懂諂媚之道的文官諛笑道:“周公不稱王,也是南面受禮,不妨乘輦。”
李信擺擺手道:“我早說過,蘇東坡和王安石從不乘轎,說那是把人當畜牲使,我李信雖不才,卻也折服於兩位先賢的風骨,把輦抬下去,將來我登基,也不用那玩意兒。”
那名官員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怔怔著不敢吱聲,曹化淳回頭看了眼王德化,目中滿是無奈。
史可法卻是暗暗點了點頭。
他坐丞相的位子,頗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因此始終留意著李信的言行舉止,只要稍微『露』出一點驕奢『淫』逸的苗頭,恐怕他就要稱病辭官了。
好在李信依然是原先的李信,並未因身份地位的變化,而有任何改變。
“先回城罷,明日召開大朝會,有話明日再說!”
李信朝史可法微微一笑,便一提馬韁,馳入了德勝門!
喜歡崛起1639請大家收藏:()崛起163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