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諸多錢鋪被桂王小朝庭劫掠一空,受損失的不僅僅是各家錢鋪,還有眾多的儲戶,儲戶的錢都是血汗錢,就是因錢鋪信譽好,才把錢存進去,結果遭遇兵禍,全部化為烏有。
當他們拿著存單找錢鋪討還本金的時候,錢鋪沒說不兌付,只是以自家也損失慘重為由,百般推託,當時的杭州,已經沒有官府了,沒有人可以為儲戶做主,事實上即便布政使司仍在,找到衙門也沒用,畢竟涉及千萬兩銀子,這是天大的事,哪個都不敢拍板。
況且相對於普通儲戶的弱勢,能開錢鋪的都不是普通人,又怎麼可能讓錢鋪老闆傾家『蕩』產去倒貼呢,一部分人心生絕望,已經想到尋死了,可就在這時,傳出訊息,攝政王爺將為錢鋪託底紆困,代為兌付儲戶本息。
儲戶們激動之下,四處求證,結果發現,布政使司衙門已經張貼起了佈告,各錢鋪也開門營業了,證實了李信將拿出真金白銀補償儲戶的損失的傳聞。
一時之間,李信就好象救世主一樣,他的姓名,被全城傳誦,杭州民眾,迅速歸心。
當然了,有心人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實際上李信並不吃虧,甚至從長遠來看,他是賺的,他雖然承接了債務,但是又債轉股,把債務轉成了股份,成了股東,甚至還有可能決定銀行的經營。
不過沒人會把這話說出來,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這日,一行數十騎,風塵赴赴,奔到了杭州,原以為杭州被桂王小朝庭劫掠之後,必然破敗,但眼前所見,卻是生機勃勃,甚至還有人臉面掛著喜悅的笑容。
這正是黃得功與白廣恩一行人。
“虎山兄,鄭芝龍與孫傳庭曾大索全城,怎麼一點兒也不象”
白廣恩不解道。
黃得功也是濃眉一擰,就拉住一名路人問道“老丈,向你打聽個事兒,不是說杭州曾被桂王劫掠一空麼,怎麼看起來”
話未說完,那老丈就憤怒道“畜生,畜生啊,這姓朱的一家就該天打雷劈,他們在外面戰敗了,就縱兵劫掠全城,你不知道,那幾日杭州多慘哪,只要稍有反抗,全家就被殺光,每日都有數不清的女子跳入錢塘江自盡,那時,全城幾乎沒了一粒糧食,嗚嗚嗚”
說著說著,那老人大哭起來“還虧得攝政王爺趕來,放糧賑濟,才讓全城百姓渡過了難關,然後又組織生產,全城漸漸恢復了秩序,甚至錢鋪欠了儲戶的錢,攝政王爺也代為兌付,想我老頭子活了大幾十年,如攝政王爺這般仁德之人,那是從未聽說過啊”
“是啊”
一名路人感慨道“有攝政王爺治理杭州,是杭州百姓之福啊,這就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吶”
隨即又喋喋不休的嘮叨起了李信在杭州的善舉,並不停有路人補充,漸漸地,黃得功與白廣恩聽明白了,告辭離去之後,白廣恩感慨道“攝政王爺真乃愛民之主,天下由攝政王爺治理,早晚大治啊”
黃得功點點頭道“早年我與攝政王爺作戰,便知此人不凡,但仍是出乎了我的預料,攝政王爺若不能一統江山,豈不是沒了天理,走罷,我們去拜見攝政王爺。”
“嗯
白廣恩也是心情振奮,越發覺得自己沒投錯人。
很快的,二人找到布政使司衙門,見到了李信。
“參見攝政王爺”
二人抱拳施禮。
“當日高郵一別,就想著與黃將軍共事,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今日總算是夙願得逞”
李信扶住黃得功的手道。
黃得功帶著絲愧『色』道“攝政王爺人中之龍,黃某怎敢與攝政王爺共事,但求效犬馬之勞”
李信擺擺手道“黃將軍此言過了,大明的總兵中,黃將軍部軍紀嚴明,天下皆知,我說句實話,倘若劉良佐、劉澤清之流來投我,我還未必要,今日得黃將軍,乃我之幸,亦是天下百姓之幸。”
這話說的,黃得功還是挺受用的,其實他也有傲氣,並不願與劉澤清等人為伍,不過他不善言辭,只是推託道“攝政王爺過譽了,黃某愧不敢當。”
李信微微一笑,又望向了白廣恩,白廣恩也是一員驍將,在松錦之戰中曾勝過一場,但其餘總兵避戰畏戰,致使未能擴大戰果,後清軍第六次入寇,白廣恩於薊州與清軍大戰,斬殺清軍輕車都尉、佐領、參領及其以下數百人,雖然最終還是降了清,但李信也不能拿沒發生的事情去責怪白廣恩,畢竟不能以聖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把命搭上,只能說,白廣恩盡力了,無愧於崇禎。
“白將軍乃邊將中少數有膽有識之人,今來投我,我喜不自禁,望與黃將軍同策力,共同為天下百姓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