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澤澤9236的月票,好友書友的兩張月票~~)
多爾袞是一軍統帥,此次南征,不僅關乎著大清國運,數萬滿州健兒的性命,還關係著他個人的政治生命。
歷史上的多爾袞可謂鴻運齊天,不費一兵一卒,迫降了吳三桂,再以吳三桂為先鋒,與李自成在一片石決戰,到雙方都精疲力盡之時,滿洲兵突然殺出,順軍大亂,潰敗而逃。
李自成逃回北京,匆匆稱帝,第二天就率部離去,清軍尾隨而至,輕輕鬆鬆佔了北京。
古來得天下者,從未如滿洲這般順利,就象是撿來的一樣,這也是大清能夠輕取華夏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儒家信奉天數氣運,如此輕易的得到天下,不正是氣運深隆的體現麼?
清朝能夠被士大夫階層接受,未嘗與輕取北京沒有關係。
但眼下的多爾袞陷入了困境!
有蕩寇軍在,順軍也未潰散,基本保持著完整的建制,而且順軍在北京的拷餉極為酷烈,拷來了大批糧食金銀,足以支撐很長時間,蕩寇軍則可依託運河水路,源源不斷的把南方的糧食運往通州。
相對而言,清軍號稱四十萬,對糧米的消耗是個天文數字,而東北在當時還不是糧倉,不足以支撐起一個諾大的國家,必須要主動出擊,佔據南方的富庶地帶,因此這一戰哪怕無功而返,清國也會為此元氣大傷。
多爾袞已經沒有退路了,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方方面面他都要考慮到,在李自成的心意沒摸清之前,他不會貿然出擊,因為他輸不起。
瞥了眼城西李自成部駐紮的方向,多爾袞沉聲道:“殺雞焉用牛刀,傳令,著平西王率部迎擊!”
“喳!”
車下,兩名親兵打千應下,就翻身上馬,去關寧軍中傳信。
“本王知道了,請速回稟攝政王爺,我關寧軍即刻出兵!”
吳三桂對傳令的使者說,把使者打發走之後,灼灼打起了對面的蕩寇軍。
副將楊坤道:“王爺,我等自獲封以來,寸功未立,眼下正是立功的大好時機,免得讓旗人說三道四,請王爺下令吧!”
寧致遠則是提醒道:“那李信自起事以來,從無一敗,王爺不可大意!”
吳三桂點了點頭,便喝道:“披甲!”
有親兵給他披上了綿甲,甲是由多爾袞賜下,清軍正白旗,穿著很不習慣,吳三桂暗暗嘆了口氣,便揮手道:“攝政王爺正在看著我們,此戰,有勝無敗,有進無退,殺!”
“嗚嗚嗚~~”
蒼涼的號角響起,三萬五千關寧鐵騎紛紛跨上戰馬,列出衝鋒隊形。
諾大的動靜驚動了駐紮於釣魚臺的李自成,帶著一眾文武要員登上高處探看。
“啟稟皇上,李信派出炮步騎大約一萬五千人出陣挑恤!”
“皇上,皇上,多爾袞以關寧鐵騎出陣,約三萬五千騎,整裝待發!”
信報密集傳來,一眾人等面面相覷。
李自成也問道:“他怎麼敢的?”
沒人能答應他,但是結合李信的一向作為來看,又好象不奇怪。
紫禁城!
“皇上,皇上,城外要打起來啦,信賊向多爾袞挑恤,多爾袞派呈三桂率三萬五千關寧鐵騎迎擊!”
王承恩跪在階下,向崇禎彙報著打探來的情況。
提到吳三桂,崇禎就滿臉恨意,要知道,在他最為絕望的時候,仍指望著吳三桂來救他,可是吳三桂居然降了清,這比洪承疇降清還令他痛恨,如果他還大權在握的話,會毫不猶豫的斬殺吳三桂滿門!
“再探!”
崇禎深吸了口氣!·
“奴婢遵旨!”
王承恩施禮離去。
事實上,無論勝敗,都與崇禎無關,不管是哪個都會奪他的江山,如今的崇禎已經不再如剛開始那樣要死要活了,他反正拿定了主意,讓他禪讓江山,堅決不幹,有種就來殺他!
他料定誰都不敢堂而皇之的殺自己!
城外,大戰一觸即發,關寧鐵騎並不全是騎兵,但凡騎兵,皆披重甲,真正的騎兵約在九千左右,其餘是神機營與廂車營,主要還是採用戚繼光的戰法,步騎炮車相互配合,逐漸接近。
北京城郊那一望無際的曠野,給了關寧鐵騎一展所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