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崛起1639 > 第一二八章 揚州徽商

第一二八章 揚州徽商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韓文鏡氣的不行,明明是打算讓楊顯明出銀子徵召鹽丁,可這死太監一毛不撥,只是讓他自己出私房銀子,他也心疼的緊。

說句難聽話,揚州失守的後果他當然清楚,不是被李信抓住槍斃,就是被崇禎殺頭,但是他心裡抹不直啊,揚州又不是他的,憑什麼要他出銀子守揚州?

其實他當這個揚州太守也不容易,年年都被朝庭催著徵收賦稅,不滿額需要自己想辦法,否則就是奪官視事,所謂自己想辦法大多是向富戶鹽商攤派,雖然他是官身,可是富戶鹽商誰沒點後臺背景,不是他隨便就能攤的,需要給出足夠的利益,讓他這個官,越來越難當。

他也是進士出身,出仕之初,也曾有過遠大的抱負,沒有誰的理想是當貪官,可是殘酷的現實磨平了他的稜角,漸漸地,被社會大染缸染成了灰色。

他的血冷了,他的心變狠了,他的眼裡,只剩下了名利二字,讓他出銀子守揚州,是發自內心的牴觸。

“呼~~”

韓文鏡呼了口氣出來,不捨道:“我出一千兩,楊公公多少也拿些出來,畢竟揚州破了,對咱們大家都沒好處,我再從衙門裡募些銀子,那些鹽商也叫他們出點,大家湊一湊,弄個幾萬兩,募集萬餘鹽丁守城,應能渡過難關。”

“好,咱家也出一千兩,即刻命人取來,韓太守速把各家鹽商請來議事!”

張太監點了點頭。

“我還是先去一趟山陝會館為好!”

韓文鏡略一拱手,便快步而出。

……

鹽州鹽商分為西商和徽商,《揚州竹枝詞》中唱道:商人河下最奢華,窗子都糊細廣紗,急限餉銀三十萬,西商猶自少離家,這首詞描寫的是來自於山西、陝西的商人,時人謂之西商,聚居於揚州最繁盛的下關一帶,靠近大運河沿岸官方鹽運司和鈔關,以販鹽致富,雄霸一方。

西商因開中法而興盛,就是民間商人向邊關輸送糧食兌換鹽引,大概三十斤糧食換取一份,在明代兩百六十府中,按稅糧多寡排名,西安府僅次於號稱糧倉的松江府,位列第四,使得開中法形同於為陝西商人量身定做的傾斜政策,關中產糧區的農民掀起了進城經商、賣糧販鹽的熱潮。

但是弘治五年,出身於淮安的戶部尚書葉淇將開中法改為以銀換引的折色法,商人不必千里迢迢送糧食到邊關,而是直接拿銀子購買鹽引,此舉打破了陝西山西邊商的固有優勢,給了地理上更接近兩淮的徽商涉足鹽業的良機。

自此,留在西北邊塞種糧食失去了經濟上的意義,陝西山西商人,紛紛來到運河沿岸的兩淮食鹽轉運樞紐揚州,成了專業鹽商。

直至明朝滅亡,山陝商人實力仍然強橫,徽商不時要從他們手中購買鹽引,山陝會館獨自建在靠近運河的大東門東關老街,而徽州及湖南、江西、嶺南等商幫會館,扎堆於新興市場小東門一帶。

就在韓文鏡去了山陝會館不久,徽州會館,館長黃啟乾正抽著旱菸,聽著書僮唸誦帳目,卻是一名中年男子匆匆奔了進來,急聲道:“黃館長,韓太守去了山陝會館哩!”

徽商中,以黃、汪和吳姓為首,又有江程徐鄭曹宋鮑葉諸姓,實力不俗,或為場商,或為運商,各有生財之道,場商專向灶戶收購食鹽賣給運商,通常以貸本取利、壓價鹽價盤肅灶戶,有的場商還招募鹽丁,自行生產,運商則專事辦引銷鹽,以極低的場價購買食鹽,運至銷鹽口岸高價發賣,獲利豐厚。

闖進來的這人年近四旬,是汪家家主汪環,在徽商中的地位僅次於黃啟乾。

“哦?”

黃啟乾眉頭一皺:“老太守這時去山陝會館……你說說看,是為何事啊!”

汪環不急不忙的坐了下來,書僮給他奉上了茶,抿了兩口,才沉吟道:“流賊放出風聲要攻打揚州,而揚州兵不堪為戰,要想守城,只能徵召鹽丁,若我所料不差,韓太守當是去山陝會館籌銀子去了,恐怕不久,還會來咱們這裡弄些銀子回去。”

“這……”

黃啟乾站了起來,在屋內來回踱步,好一會兒,似是要說什麼,又望向書僮,揮了揮手:“你先出去,把吳士敏老先生請來!”

“是!”

書僮施了一禮,退了出去。

吳士敏是吳家家主,出是微州會館的三巨頭之一,六十來歲,早已不問事,汪環不由問道:“為何請吳老先生?”

黃啟乾先伸出腦袋子,向左右探看,確定無人,才關上門,問道:“汪兄覺得揚州能否守住?”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