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江南純的500大賞~~)
在正史中,呂維棋曾勸說福王拿出錢糧犒賞將士,被拒絕之後,捶胸頓足,灑下眼淚,悲嘆洛陽完矣,如不知情者,還以為他呂維棋是多麼的憂國憂民,但現實很諷刺,他呂家也是新安的大戶,有幾百頃地,在洛陽還有不少產業,又創辦了伊洛會,聚集了一群士子和富家公子在身邊,卻偏偏沒想到自家出錢犒賞將士。
實際上,洛陽那麼多富戶官員沒有一個掏錢的,難怪福王不爽,說出洛陽官紳安危關我球事這種渾話,這是都拿他當凱子宰啊。
將心比心,換了李信處在福王的位置,恐怕也不會幹乾脆脆的掏錢。
結果,大家都不掏錢,守軍有怨氣,第二天就開門迎了闖王,包括福王在內,滿城官紳的敗富被抄,李自成所獲錢糧難以計數,自此軍力暴漲,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說,洛陽之戰是李自成命運的轉折點,奠定了闖軍席捲中原的根基,如論因果,崇禎上吊,吳三桂降清,滿清入關的根源都可追溯到洛陽失陷,與滿城的官紳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李信看著被打的鬍鬚沾滿鮮血的呂維棋,再一看馮知府,也差不多,立時喝道:“夠了!”
三人住了手,呂維棋與馮知府均是一陣天旋地轉,相繼栽倒,不過呂維棋緊跟著就爬了起來,噴著血沫子咒罵道:“老夫是朝廷大臣,理學名儒,綱常名節至重,豈能被你這逆賊折辱……”
“閉嘴!”
李信厲聲打斷:“你在南京被罷官免職,回到洛陽,立社講學,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想抬高身價,東山再起麼,呵,什麼綱常名節?都是生意,少跟本司令耍花槍!”
呂維祺顫聲說:“老夫講學,只為傳孔孟之道,以正人心,挽頹風,振紀綱,天下萬世所以常存而不毀者,只為此道常存,此道之存,人心之所以不死也,你這豎子,竟敢汙衊聖人之說,你的書是白唸的麼……”
“哈哈哈哈~~”
李信又大笑著打斷:“呂老先生,你家祖上是種田的?還是做工匠手藝的?”
呂維祺一怔,便道:“老夫祖上十代,均以耕讀傳家。”
李信問道:“自家耕田?”
呂維祺理所當然道:“雖非親自牽牛掌犁,然而經營農事,亦謂之耕,自古有勞心勞力之分,君子小人之別,故樊遲問稼,夫子稱之為小人,牽牛掌犁乃是小人之事,應由莊客佃戶去做,非田地主人應為之。
老夫幼而讀,壯而仕,出仕以盡忠君父,著書講學以宣揚孔孟之道,一生立身處世,無愧於心,今日不幸落入賊手,願殺就殺,無須多問。”
李信狠狠盯著呂維棋,一步步走過去,每走一步,呂維棋的心臟都為之一震,不自禁的後退了兩步,隨即就象受了羞辱似的,怒道:”老夫乃朝庭大臣,又是聖人門徒,平生著書講學,宣揚仁義,教導忠孝,你一聲令下,即可取了老夫性命,何必折辱於我?”
“哦?”
李信止住腳步,淡淡一笑:“好一個當朝大儒,當真是口燦蓮花,我曾聽說過,兩年前,冬月天氣,你家大夫人想吃新鮮的黃河鯉魚,街上沒賣的,於是讓人開啟黃河冰凌,一小兒落水淹死了,可有此事?”
呂維祺推諉說:“此係家人所為,老夫亦有所聞。”
李信追問道:“我只問你,你在冰凍天氣想孝敬你媽吃黃河鯉魚,有這事麼?”
呂維棋底氣不足道:“此事屬實,原是老夫的一片孝心,沒想到有人失足落水。”
李信冷聲道:“不開啟冰凌捉魚,如何能落進水裡?那麼冷天,你想行孝,為何不自己去破冰捉魚?”